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东营港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价与网格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课题来源第10-11页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风险辨识与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第11-13页
        1.2.2 物元模型与TOPSIS模型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3 评价方法在港口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第14-15页
        1.2.4 网格化理论相关研究第15页
    1.3 研究范围、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范围界定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东营港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价需求分析第18-34页
    2.1 东营港区通航环境基本概况第18-26页
        2.1.1 水文气象条件第18-19页
        2.1.2 码头泊位概况第19-22页
        2.1.3 航道及锚地概况第22-23页
        2.1.4 海上油田安全作业区概况第23-25页
        2.1.5 导助航设施概况第25-26页
    2.2 东营港区交通环境分析第26-31页
        2.2.1 交通流量分析第26-29页
        2.2.2 交通事故分析第29-31页
    2.3 东营港区通航风险评价识别分析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东营港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价建模第34-54页
    3.1 风险评价的原则第34-35页
        3.1.1 风险评价的原则第34页
        3.1.2 风险评价模型确定原则第34-35页
    3.2 总体风险评价建模第35-46页
        3.2.1 总体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第35页
        3.2.2 熵权物元模型评价原理第35-38页
        3.2.3 总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8-44页
        3.2.4 总体风险评价软件开发第44-46页
    3.3 分区块单元网格风险评价建模第46-53页
        3.3.1 分区块单元网格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第46-47页
        3.3.2 熵权TOPSIS模型评价原理第47-49页
        3.3.3 分区块单元网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9-52页
        3.3.4 分区块单元网格风险评价软件开发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东营港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价第54-69页
    4.1 评价指标处理第54-55页
        4.1.1 基于德尔菲法的数据处理第54-55页
        4.1.2 无量纲指标量化处理第55页
    4.2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总体风险评价第55-68页
        4.2.1 风险评价指标分析第55-59页
        4.2.2 评价指标值的确定第59-62页
        4.2.3 东营港区水上交通风险总体评价第62-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东营港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网格化第69-81页
    5.1 东营港区风险程度地理分布网格划分第69-72页
        5.1.1 东营港区水上交通风险网格化处理原则第69-70页
        5.1.2 东营港区风险程度地理分布单元网格划分第70-72页
    5.2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分区块单元网格风险评价第72-79页
        5.2.1 评价指标值的确定第72页
        5.2.2 东营港区水上交通风险分区块单元网格评价第72-75页
        5.2.3 东营港区风险程度地理分布单元网格化第75-79页
    5.3 东营港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对策第79-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页
    6.2 创新点第81-82页
    6.3 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和参研项目第88-89页
附录A:评价指标专家评语调查问卷第89-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协调性的属性重要性度量理论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雾天能见度检测与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