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Fenton法处理染料及其中间体废水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染料废水概况第15-17页
        1.1.1 染料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15页
        1.1.2 染料废水的特点第15-17页
    1.2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1 吸附法第17页
        1.2.2 膜分离法第17-18页
        1.2.3 生物法第18页
        1.2.4 高级氧化法第18-19页
            1.2.4.1 光催化氧化法第18-19页
            1.2.4.2 臭氧氧化法第19页
            1.2.4.3 电催化氧化法第19页
    1.3 均相Fenton氧化技术概况第19-23页
        1.3.1 均相Fenton氧化反应机理第20-21页
        1.3.2 均相Fenton氧化反应影响因素第21-22页
        1.3.3 均相Fenton氧化反应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1.4 异相Fenton氧化技术第23-26页
        1.4.1 异相Fenton氧化反应机理第23-24页
        1.4.2 异相Fenton氧化反应影响因素第24页
        1.4.3 异相Fenton氧化催化剂的选择第24-26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6-29页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页
        1.5.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均相Fenton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第29-43页
    2.1 实验方法与材料第29-33页
        2.1.1 实验研究对象第29-30页
        2.1.2 实验仪器第30页
        2.1.3 实验试剂第30页
        2.1.4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30-31页
        2.1.5 实验分析方法第31-3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3-42页
        2.2.1 不同体系对均相Fenton法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3页
        2.2.2 pH值对活性艳红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3-35页
        2.2.3 H_2O_2的投加量对活性艳红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5-36页
        2.2.4 H_2O_2/Fe~(2+)摩尔比对活性艳红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6-37页
        2.2.5 初始活性艳红浓度对活性艳红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2.2.6 温度对活性艳红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2.2.7 活性艳红的降解动力学研究第39-42页
    2.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异相Fenton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第43-60页
    3.1 实验方法与材料第43-46页
        3.1.1 实验研究对象第43页
        3.1.2 实验仪器第43-44页
        3.1.3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4页
        3.1.4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44页
        3.1.5 催化剂的制备第44-45页
        3.1.6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45-46页
            3.1.6.1 氮气吸附-解析测试第45页
            3.1.6.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5-46页
            3.1.6.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6页
        3.1.7 水样分析方法第46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59页
        3.2.1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46-48页
        3.2.2 不同体系对活性艳红去除率的影响第48-49页
        3.2.3 不同因素对活性艳红去除率的影响第49-53页
        3.2.4 异相Fenton法降解模拟染料废水的曲面响应分析第53-58页
            3.2.4.1 实验设计第53-54页
            3.2.4.2 模型建立与方差分析第54-56页
            3.2.4.3 交互作用与分析第56-58页
        3.2.5 催化剂稳定性考察第58-59页
    3.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均相与异相Fenton处理工业染料中间体废水的研究第60-72页
    4.1 实验方法与材料第60-62页
        4.1.1 实验研究对象第60页
        4.1.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60页
        4.1.3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60-61页
        4.1.4 实验分析方法第61-6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2-70页
        4.2.1 不同方法对两个体系COD去除率的影响第62-63页
        4.2.2 超声功率对两个体系COD去除率的影响第63页
        4.2.3 初始COD浓度对两个体系COD去除率的影响第63-64页
        4.2.4 pH对两个体系COD去除率的影响第64-65页
        4.2.5 H_2O_2的投加量对两个体系COD去除率的影响第65-66页
        4.2.6 催化剂投加量对两个体系COD去除率的影响第66-67页
        4.2.7 温度对两个体系COD去除率的影响第67-68页
        4.2.8 两个体系出水色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第68页
        4.2.9 废水降解过程红外光谱分析第68-69页
        4.2.10 降解染料中间体废水动力学研究第69-70页
    4.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放射性核素Sr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
下一篇:喹啉反硝化降解反应器关键菌和关键降解基因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