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第1章 序言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动物声学信号地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页 |
·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地理变化规律 | 第12-13页 |
·蝙蝠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蝙蝠回声定位声波对噪声干扰反应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5-17页 |
·中蹄蝠 | 第15页 |
·菲菊头蝠 | 第15-16页 |
·大卫鼠耳蝠 | 第16页 |
·马铁菊头蝠 | 第16-17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蹄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地理和个体变化 | 第19-32页 |
·引言 | 第19-2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野外采样 | 第21页 |
·回声定位声波录制和分析 | 第21-22页 |
·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数据挖掘技术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性别间、群体间和个体间静止频率的变化规律 | 第23-26页 |
·性别和前臂长对静止频率的影响 | 第26页 |
·静止频率与地理距离以及经纬度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静止频率的变异程度 | 第27-28页 |
·山洞的分类判别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2页 |
第3章 气候因子对菲菊头蝠静止频率地理变化的影响和保护暗示 | 第32-43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菲菊头蝠的分布和采样点布设 | 第33页 |
·数据采集和声波分析 | 第33-35页 |
·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静止频率的性别二态性和种群间变化规律 | 第36-37页 |
·采样点、性别和前臂长对静止频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静止频率与地理距离的关系 | 第38-39页 |
·静止频率与气候因子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3页 |
第4章 大卫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变化的决定因素 | 第43-52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野外采样 | 第44页 |
·回声定位声波录制和分析 | 第44-45页 |
·遗传距离 | 第45页 |
·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大卫鼠耳蝠的翼型特征 | 第46-47页 |
·大卫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地理变化规律 | 第47-48页 |
·群体、性别和前臂长对大卫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影响 | 第48页 |
·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变化与遗传距离、地理距离和气候因子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第5章 马铁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对噪声干扰的反应 | 第52-76页 |
·引言 | 第5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2-54页 |
·马铁菊头蝠研究许可 | 第52页 |
·声学刺激 | 第52-53页 |
·回声定位声波分析 | 第53页 |
·实验过程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73页 |
·粉红噪声对蝙蝠静止时回声定位声波的影响 | 第54-67页 |
·多普勒频移补偿行为下粉红噪声对回声定位声波的影响 | 第67-73页 |
·讨论 | 第73-76页 |
·粉红噪声对静止频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粉红噪声对多普勒频移补偿行为下回声定位声波的影响 | 第74-7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研究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后记 | 第87-8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