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古书契论文--竹木简论文

从出土简帛看思孟学派的“内圣外王”思想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9页
 一、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三、研究基本思路第15-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19页
第一章 思孟学派、内圣外王及其相关问题论析第19-49页
 第一节 思孟学派及其在历史上的变化第19-38页
  一、思孟学派的界定第19-29页
  二、思孟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9-33页
  三、思孟学派在历史上的变化第33-35页
  四、选取材料的原则第35-38页
 第二节 内圣外王考论第38-49页
  一、"内圣外王"一词由道家话语向儒家话语之转变第39-42页
  二、《礼记·大学》篇与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第42-49页
第二章 从出土简帛看思孟学派"内圣"思想第49-117页
 第一节 简、帛《五行》与思孟学派的修养论第49-82页
  一、原始五行与思孟五行之关系第50-57页
  二、郭店简《五行》与思孟学派早期的修养论第57-70页
  三、孟子的修养论第70-74页
  四、马王堆帛书《五行》"说"文研究第74-82页
 第二节 郭店简《性自命出》与思孟学派的心性论第82-106页
  一、中国古代人性论中的大传统——即生言性第83-90页
  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思孟学派早期的心性论第90-101页
  三、孟子的心性论——以心善言性善第101-106页
 第三节 郭店简《穷达以时》与思孟学派的天人关系论第106-117页
  一、郭店简《穷达以时》思想论析第109-111页
  二、思孟学派的天人关系论第111-117页
第三章 从出土楚简看思孟学派的"外王"思想第117-163页
 第一节 郭店简《唐虞之道》与先秦儒家的禅让观第117-133页
  一、孔子的时代及其对禅让的态度第118-120页
  二、郭店简《唐虞之道》与禅让的儒家化第120-127页
  三、现实禅让的失败与孟子的禅让观第127-128页
  四、大一统的形势与荀子的禅让观第128-133页
 第二节 思孟学派政治思想研究第133-154页
  一、郭店简《尊德义》与上博简《从政》思想研究第136-140页
  二、郭店简《缁衣》思想研究第140-146页
  三、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第146-154页
 第三节 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与思孟学派"以德抗位"的思想第154-163页
  一、孔子与儒家"以德抗位"的传统第154-156页
  二、思孟学派"以德责位"与"以德易位"的思想第156-163页
第四章 思孟学派"内圣外王"的贯通第163-183页
 第一节 思孟学派的"内圣外王"之道第163-168页
 第二节 思孟学派内圣外王的贯通——以郭店简《成之闻之》、《六德》为例研究第168-183页
  一、郭店简《成之闻之》思想研究第169-174页
  二、郭店简《六德》篇研究第174-183页
第五章 思孟学派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现实价值第183-199页
 第一节 思孟学派对后世的影响第183-191页
 第二节 思孟学派研究的现实价值第191-199页
  一、忧乐圆融的精神第191-192页
  二、性善说及其道德修养第192-196页
  三、"以德抗位"的政治气节第196页
  四、内圣外王与精神家园的重建第196-199页
结语第199-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13页
致谢第213-2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215-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贝马斯理性观研究
下一篇:清末民初庙产问题研究(1895-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