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青稞蓝粒性状的遗传分析及主效基因分离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青稞概述第10-13页
        1.1.1 青稞的形态特征第10-11页
        1.1.2 青稞的地理分布与生长环境第11页
        1.1.3 大麦属植物的营养成分及价值第11-12页
        1.1.4 蓝粒大麦的起源及其遗传学的研究第12-13页
    1.2 转录组学概述第13-16页
        1.2.1 转录组第13-14页
        1.2.2 转录组学第14页
        1.2.3 RNA-seq在高等植物中的应用第14-15页
        1.2.4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第15-16页
    1.3 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第16-20页
        1.3.1 MYB类家族转录因子第17-18页
        1.3.2 bHLH类转录因子第18-19页
        1.3.3 WD40类转录因子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0-22页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2.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2.2.1 重组自交系及选用依据第20-21页
        2.2.2 RNA-seq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1页
        2.2.3 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第21-22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1页
    3.1 重组自交系的构建第22页
    3.2 对蓝粒与白粒的转录组进行Solexa测序分析第22-25页
        3.2.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3.2.2 实验仪器、试剂第23页
        3.2.3 实验方法第23-25页
    3.3 蓝粒与白粒HvMYB、HvMYC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序第25-31页
        3.3.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3.3.2 引物设计第26页
        3.3.3 RNA的提取第26-27页
        3.3.4 RNA反转录第27页
        3.3.5 PCR扩增第27-28页
        3.3.6 加“A”第28页
        3.3.7 DNA回收第28页
        3.3.8 pGEM-TEasy载体连接第28-29页
        3.3.9 连接产物转DH5α细胞第29页
        3.3.10 重组克隆筛选第29页
        3.3.11 穿刺第29页
        3.3.12 送样测序第29-30页
        3.3.13 摇菌后培养第30页
        3.3.14 提质粒第30-31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第31-46页
    4.1 重组自交系第31页
    4.2 蓝粒和白粒转录组分析结果第31-40页
        4.2.1 RNA提取检测结果第31-32页
        4.2.2 测序结果第32-40页
    4.3 蓝白粒HvMYB和HvMYC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第40-46页
        4.3.1 HvMYB和HvMYC基因的分离第40-41页
        4.3.2 DNA回收结果第41页
        4.3.3 T载体连接产物做E.coli细胞转化第41-42页
        4.3.4 菌落PCR阳性筛选第42页
        4.3.5 T载体连接转化DH5α质粒提取结果第42-43页
        4.3.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3-46页
第五章 讨论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致谢第56-57页
个人简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省六种禾本科牧草抗逆性研究及综合评价
下一篇:新疆地区贝母属物种资源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