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连拱隧道开挖与中隔墙施工力学行为原理 | 第16-29页 |
2.1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 | 第16-18页 |
2.1.1 中导洞+正洞全断面法 | 第16-17页 |
2.1.2 中导洞+正洞台阶法 | 第17页 |
2.1.3 中导洞+主洞侧导洞法 | 第17-18页 |
2.2 连拱隧道中导洞的设置、防护与隧道各部分之间的施工顺序 | 第18-23页 |
2.2.1 中导洞的设置、保护 | 第18-19页 |
2.2.2 中墙断面形式与尺度 | 第19-22页 |
2.2.3 各部分之间的施工顺序 | 第22-23页 |
2.3 中隔墙受力及稳定性分析 | 第23-28页 |
2.3.1 中隔墙受力状态 | 第23页 |
2.3.2 隧道顶部岩体垂直压力的计算 | 第23-26页 |
2.3.3 中墙外荷载的计算 | 第26页 |
2.3.4 中墙稳定性判断与稳定措施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连拱隧道MIDAS/GTS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48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9页 |
3.2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33页 |
3.2.1 地形地貌 | 第29-30页 |
3.2.2 地质构造、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 第30页 |
3.2.3 水文地质 | 第30-31页 |
3.2.4 地层岩性与围岩分级 | 第31-33页 |
3.3 连拱隧道施工方法与支护参数 | 第33-39页 |
3.3.1 Ⅳ级围岩段施工 | 第33-35页 |
3.3.2 Ⅴ级围岩段施工 | 第35-37页 |
3.3.3 连拱隧道支护设计参数 | 第37-39页 |
3.4 有限元单元法与MIDAS/GTS三维模型建立 | 第39-47页 |
3.4.1 有限元单元法基本步骤、解题思路 | 第39页 |
3.4.2 岩土工程分析与MIDAS/GTS软件 | 第39-42页 |
3.4.3 MIDAS/GTS三维模型建立 | 第42-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不同支护参数下中隔墙力学行为分析 | 第48-75页 |
4.1 分析概述 | 第48-50页 |
4.1.1 分析过程与施工阶段 | 第48页 |
4.1.2 监测断面与监测点布置 | 第48-50页 |
4.2 IV级围岩区不同支护参数对隧道中隔墙力学行为影响分析 | 第50-62页 |
4.2.1 各监测点的位移影响分析 | 第50-56页 |
4.2.2 各监测点的应力影响分析 | 第56-62页 |
4.3 V级围岩区不同支护参数对隧道中隔墙力学行为影响分析 | 第62-74页 |
4.3.1 各监测点的位移影响分析 | 第62-68页 |
4.3.2 各监测点的应力影响分析 | 第68-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