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2 微公园概念以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38页 |
2.1 微公园概念 | 第16-22页 |
2.1.1 微公园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2 微公园的类别 | 第17-18页 |
2.1.3 微公园的功能 | 第18-19页 |
2.1.4 微公园的特征 | 第19-20页 |
2.1.5 微公园的生态意义 | 第20-21页 |
2.1.6 “微公园+” | 第21-22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2.2.1 城市开放空间 | 第22页 |
2.2.2 城市绿地 | 第22-23页 |
2.2.3 城市公园 | 第23-24页 |
2.3 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3.1 城市绿地系统理论 | 第24页 |
2.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4-25页 |
2.3.3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25页 |
2.3.4 环境美学理论 | 第25-26页 |
2.4 微公园规划布局方法 | 第26-28页 |
2.4.1 基于宏观政策的规划布局 | 第26页 |
2.4.2 基于商业连锁思考的规划布局 | 第26-27页 |
2.4.3 基于技术手段的规划布局 | 第27-28页 |
2.4.4 基于服务半径和可达性的的规划布局 | 第28页 |
2.5 微公园规划与设计原则 | 第28-31页 |
2.5.1 自然生态原则 | 第29页 |
2.5.2 社会生态原则 | 第29-30页 |
2.5.3 经济生态原则 | 第30-31页 |
2.5.4 复合生态原则 | 第31页 |
2.6 PSPL与微公园设计 | 第31-33页 |
2.7 资本驱动下的微公园 | 第33-36页 |
2.7.1 PPP模式的概念 | 第33页 |
2.7.2 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 | 第33-34页 |
2.7.3 微公园的商业价值 | 第34页 |
2.7.4 PPP模式与微公园建设 | 第34-35页 |
2.7.5 微公园项目运营SWOT分析 | 第35-36页 |
2.8 小结 | 第36-38页 |
3 微公园中西方研究现状及案例分析 | 第38-48页 |
3.1 美国微公园发展现状及案例借鉴 | 第38-40页 |
3.2 日本微公园发展现状及案例借鉴 | 第40-42页 |
3.3 欧洲微公园发展现状及案例借鉴 | 第42-44页 |
3.4 中国微公园发展现状及案例借鉴 | 第44-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4 微公园设计实践 | 第48-75页 |
4.1 微公园之——茶园坡街区微公园 | 第48-62页 |
4.1.1 项目认知 | 第48-49页 |
4.1.2 “大数据+PSPL”调查 | 第49-53页 |
4.1.3 “微公园+”体验设计 | 第53-54页 |
4.1.4 项目分析 | 第54-58页 |
4.1.5 项目规划与设计 | 第58-62页 |
4.2 微公园之——全丰小区社区微公园 | 第62-69页 |
4.2.1 项目解读 | 第62-64页 |
4.2.2 数据分析 | 第64-66页 |
4.2.3 方案设计 | 第66-69页 |
4.3 微公园之——秀峰公园戏台微公园 | 第69-73页 |
4.3.1 项目认知 | 第69-70页 |
4.3.2 方案设计 | 第70-73页 |
4.4 小结 | 第73-7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