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玉龙雪山高山草甸植被分类及其环境解释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植物群落分类理论的发展第15-16页
        1.2.2 植物群落分类方法的发展第16-18页
        1.2.3 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第18-19页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1.4 研究目的第20-21页
    1.5 研究内容第21-22页
2 研究方法第22-33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24页
        2.1.1 地形地貌特征第23页
        2.1.2 气候特征第23-24页
        2.1.3 土壤与植被特征第24页
    2.2 实验设计第24-28页
        2.2.1 研究样地的选择第24页
        2.2.2 野外调查第24-27页
        2.2.3 实验室分析第27-28页
    2.3 数据处理第28-29页
    2.4 数据分析第29-33页
        2.4.1 群落分类第29-32页
        2.4.2 群落排序第32-33页
3 群落类型及特征第33-51页
    3.1 基于MRT划分出的群落类型第33-45页
        3.1.1 群系类型及特征第33-37页
        3.1.2 群丛类型及特征第37-45页
    3.2 基于TWINSPAN划分出的群落类型第45-47页
        3.2.1 划分结果与群落命名第45-46页
        3.2.2 群落特征第46-47页
    3.3 两种分类结果比较第47-49页
        3.3.1 群系分类结果的比较第47-48页
        3.3.2 群丛分类结果的比较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草甸植物群落的环境解释第51-60页
    4.1 群系水平的环境解释第51-53页
    4.2 群丛水平的环境解释第53-59页
        4.2.1 样方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54-56页
        4.2.2 物种与生境因子的关系第56-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结论与讨论第60-64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讨论第61-64页
        5.2.1 MRT与TWINSPAN在草甸植被分类中的应用比较第61-62页
        5.2.2 草甸植物群落划分级别与命名第62页
        5.2.3 环境因子对草甸植被分布的影响第62-63页
        5.2.4 对高山草甸保护的意义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A 双向分类矩阵第73-77页
附录B 野外工作照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高原湖泊滇池的可培养丝状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研究
下一篇: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流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