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1.1 FEL的原理及发展简介 | 第13-15页 |
1.1.2 对位置测量系统的要求 | 第15-17页 |
1.2 腔式BPM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7-38页 |
1.2.1 国外各大装置关于CBPM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7-33页 |
1.2.2 国内CBPM技术研究现状 | 第33-37页 |
1.2.3 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 | 第37-3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38-41页 |
第二章 腔式BPM基本原理及相关理论 | 第41-57页 |
2.1 束流位置测量方法及原理 | 第41-46页 |
2.2 腔式BPM基本原理 | 第46-49页 |
2.3 系统组成及常见信号处理方法 | 第49-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腔式BPM系统性能影响分析及优化 | 第57-103页 |
3.1 腔体间串扰的评估方法及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7-70页 |
3.1.1 引起腔体间串扰的因素 | 第58-59页 |
3.1.2 腔体间串扰的评估方法 | 第59-68页 |
3.1.3 腔体间串扰对束流位置测量的精度及分辨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3.1.4 小结 | 第69-70页 |
3.2 束流倾角对CBPM进行位置测量的影响分析及优化 | 第70-84页 |
3.2.1 束流轨迹含有倾角入射腔体情况 | 第70-77页 |
3.2.2 束团自身含有倾角入射腔体情况 | 第77-79页 |
3.2.3 束流倾角入射对束流偏移方向判断的影响分析 | 第79-81页 |
3.2.4束流倾角实验 | 第81-83页 |
3.2.5 小结 | 第83-84页 |
3.3 本振信号幅相稳定性对CBPM进行位置测量的影响分析及优化 | 第84-96页 |
3.3.1 本振信号相位晃动的影响分析 | 第84-90页 |
3.3.2 本振信号幅度抖动的影响分析 | 第90页 |
3.3.3 CBPM系统本振源优化方案 | 第90-92页 |
3.3.4束流实验 | 第92-96页 |
3.3.5 小结 | 第96页 |
3.4 CBPM 系统中时序信号(ADC 采样时钟/触发)稳定性要求的研究 | 第96-101页 |
3.4.1 理论分析及相关参数仿真 | 第96-99页 |
3.4.2 束流实验 | 第99-10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四章 SXFEL 装置中 CBPM 系统的研制调试及性能评估 | 第103-123页 |
4.1 整体布局及位置测量系统的搭建 | 第103-113页 |
4.1.1 腔式探头 | 第104-107页 |
4.1.2 射频前端 | 第107-110页 |
4.1.3 数字信号束流位置处理器 | 第110-113页 |
4.2 信号处理算法优化 | 第113-114页 |
4.3 CBPM系统束流位置分辨率评估 | 第114-117页 |
4.3.1 K值标定 | 第114-115页 |
4.3.2 位置分辨率 | 第115-117页 |
4.4 系统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117-121页 |
4.4.1 基于ADC的仿真分析和讨论 | 第117-119页 |
4.4.2 RF前端的分析和讨论 | 第119-12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