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捐赠众筹的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个人捐赠众筹的理论问题 | 第10-23页 |
(一) 个人捐赠众筹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1. 慈善和慈善目的 | 第10-11页 |
2. 公益众筹与私益众筹 | 第11-12页 |
3. 个人捐赠众筹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二) 个人捐赠众筹的法律性质 | 第13-16页 |
1. 众筹目的和善款使用对象 | 第14-15页 |
2. 众筹发起主体 | 第15页 |
3. 众筹行为模式 | 第15-16页 |
(三) 个人捐赠众筹的法律特征 | 第16-17页 |
1. 众筹发起的主动性 | 第16页 |
2. 受益对象的特定性 | 第16页 |
3. 众筹平台的开放性 | 第16页 |
4. 捐赠行为的无偿性 | 第16-17页 |
5. 众筹余款归属的不确定性 | 第17页 |
(四) 个人捐赠众筹的法律关系 | 第17-23页 |
1. 内部法律关系 | 第17-20页 |
2. 外部法律关系 | 第20-23页 |
二、个人捐赠众筹的实践问题 | 第23-30页 |
(一) 个人捐赠众筹的主体资格问题 | 第23-24页 |
(二) 个人捐赠众筹的发布信息问题 | 第24-25页 |
(三) 个人捐赠众筹的平台规范问题 | 第25-26页 |
(四) 个人捐赠众筹的款项使用和余款归属问题 | 第26-28页 |
(五) 个人捐赠众筹的信息保护问题 | 第28-29页 |
(六) 个人捐赠众筹的法律监管问题 | 第29-30页 |
三、我国慈善立法的完善 | 第30-37页 |
(一) “慈善活动”概念的再界定 | 第30-31页 |
(二) 主体资格及其权利义务的明确 | 第31-33页 |
(三) 时效制度的改进 | 第33页 |
(四) 监管制度的构建 | 第33-34页 |
(五) 应急救助制度的创设 | 第34页 |
(六) 信息公示制度的建立 | 第34-36页 |
(七) 信用评价制度的完善 | 第36-37页 |
四、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