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探究--兼议效率违约理论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8页
导言第11-1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15页
    四、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五、论文结构第16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第一章 实务案例引发的思考第18-22页
    第一节 违约方解除合同相关案例分析第18-19页
        一、案例 1——某公司诉龙某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第18-19页
        二、案例 2——张某与陈某及某投资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第19页
    第二节 案例引发的思考——“违约方”能否解除合同第19-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违约方能否解除合同 ——基于现行法律体系的分析第22-30页
    第一节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第22-25页
        一、我国违约解除权的行使主体——基于《合同法》第94条的解释第22-23页
        二、比较法上合同解除权行使主体的规定第23-25页
    第二节 违约责任与合同的解除第25-27页
        一、继续履行请求权的定位第25-26页
        二、损害赔偿与强制实际履行的抉择第26-27页
    第三节 履行障碍与合同解除第27-29页
        一、情势变更第27-28页
        二、经济上履行不能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违约方解除权可借鉴性理论——效率违约第30-40页
    第一节 效率违约理论概述第30-33页
        一、效率违约理论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第30-31页
        二、效率违约的适用条件第31-32页
        三、效率违约的类型第32-33页
    第二节 效率违约理论的发展第33-38页
        一、英美法国家的传承与发展第33-34页
        二、大陆法系国家对效率违约的态度第34-35页
        三、效率违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第35-38页
    第三节 效率违约理论的局限性第38-39页
        一、法律与道德不可能完全分割第38-39页
        二、效率违约理论缺乏可操作性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本质探讨第40-43页
    第一节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本质第40页
    第二节 允许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条件第40-42页
        一、构成避害型违约第41页
        二、构成经济上履行障碍第41-42页
    第三节 违约方解除合同后果探讨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国人姓名权商标法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种子专利权用尽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