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型粮食安全问题及驱动力的探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2 中国粮食安全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比较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特点 | 第16-18页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1 粮食安全的概念 | 第18-20页 |
2.1.2 供给侧改革粮食安全基础理论 | 第20-21页 |
2.1.3 系统动力学原理 | 第21-22页 |
2.1.4 聚类分析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2.2.1 主成分分析 | 第22页 |
2.2.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第22-23页 |
2.2.3 综合评判方法 | 第23-24页 |
2.3 指标赋权法 | 第24-26页 |
3 中国粮食现状分析 | 第26-36页 |
3.1 粮食产量分析 | 第26-31页 |
3.1.1 粮食总产量分析 | 第26-27页 |
3.1.2 粮食自给率水平 | 第27页 |
3.1.4 粮食总产量空间分析 | 第27-29页 |
3.1.5 人均粮食空间分析 | 第29-31页 |
3.2 粮食安全结构时空分析 | 第31-35页 |
3.2.1 粮食结构时序分析 | 第31-32页 |
3.2.2 国内粮食结构空间分析 | 第32-35页 |
3.3 粮食结构进出口量分析 | 第35-36页 |
4 基于供给侧粮食安全评价 | 第36-52页 |
4.1 单指标的安全评价 | 第36-39页 |
4.2 基于供给侧粮食安全综合评价 | 第39-52页 |
4.2.1 指标简介 | 第41-43页 |
4.2.2 AHP赋权分析 | 第43-44页 |
4.2.3 各省粮食安全分析 | 第44-52页 |
5 粮食产量驱动机理的探究 | 第52-56页 |
5.1 影响因子的选取 | 第52页 |
5.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第52-54页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8页 |
6.2 建议 | 第58-5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