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混凝土箱梁短线法预制拼装施工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短线法施工的发展概述 | 第11-13页 |
1.2 短线法施工的施工控制 | 第13-15页 |
1.2.1 短线法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 第13页 |
1.2.2 短线法施工控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2.3 短线法施工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超宽箱梁短线法施工控制理论 | 第18-30页 |
2.1 短线法施工总体控制思路 | 第18-19页 |
2.2 短线法施工节段箱梁纵向预制线形控制理论 | 第19-25页 |
2.2.1 纵向线形控制思路 | 第19页 |
2.2.2 施工状态的确定 | 第19-20页 |
2.2.3 理论预制线形的计算 | 第20-22页 |
2.2.4 坐标系的转换 | 第22-24页 |
2.2.5 误差控制方法 | 第24-25页 |
2.3 短线法施工节段箱梁横向线形控制理论 | 第25-29页 |
2.3.1 横向线形误差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梁段横向缩短的控制 | 第26-28页 |
2.3.3 梁段横向挠度的控制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短线法超宽箱梁纵向线形控制 | 第30-53页 |
3.1 本文工程背景 | 第30-35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30-31页 |
3.1.2 整体施工流程 | 第31-35页 |
3.2 施工监控整体理论计算 | 第35-40页 |
3.3 北边跨箱梁无应力尺寸的确定 | 第40-44页 |
3.3.1 节段箱梁无应力线形 | 第40-41页 |
3.3.2 节段箱梁无应力尺寸 | 第41-44页 |
3.4 节段箱梁的预制 | 第44-49页 |
3.4.1 节段箱梁测点布置 | 第44-46页 |
3.4.2 梁段预制时定位 | 第46-47页 |
3.4.3 预制线形的控制 | 第47-49页 |
3.5 节段箱梁的胶拼 | 第49-52页 |
3.5.1 胶拼施工流程 | 第49-51页 |
3.5.2 梁段胶拼时定位 | 第51页 |
3.5.3 胶拼时主梁线形控制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短线法超宽箱梁横向安全控制 | 第53-65页 |
4.1 节段箱梁横向控制基本思路 | 第53页 |
4.2 节段箱梁横向预应力张拉时机的确定 | 第53-55页 |
4.2.1 横向预应力的布置 | 第53-54页 |
4.2.2 横向预应力分次张拉时机 | 第54页 |
4.2.3 横向预应力张拉的目标 | 第54-55页 |
4.3 横向预应力张拉束数与控制应力的计算 | 第55-62页 |
4.3.1 横向计算分析模型 | 第55-57页 |
4.3.2 横向预应力张拉的确定 | 第57-61页 |
4.3.3 实测与理论的比较 | 第61-62页 |
4.4 胶拼时齿键与齿槽的干涉 | 第62-64页 |
4.4.1 齿键与齿槽之间相互干涉的原因 | 第62-63页 |
4.4.2 齿键与齿槽之间相对错位量的分析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