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框架安排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一、框架安排 | 第16-18页 |
二、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30页 |
第一节 有关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涵 | 第20-21页 |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动的研究 | 第21-22页 |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度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有关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一、产业发展内涵研究 | 第23-24页 |
二、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 第24页 |
三、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的技术进步影响研究 | 第25-26页 |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升级影响研究 | 第26-27页 |
三、国内价值链对接全球价值链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文献述评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产业发展理论分析 | 第30-51页 |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成及变动 | 第30-38页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成 | 第30-32页 |
二、几种典型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形式 | 第32-34页 |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变动 | 第34-38页 |
第二节 产业与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38-47页 |
一、产业及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 第38-42页 |
二、开放条件下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 | 第42-45页 |
三、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发展影响 | 第47-50页 |
一、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式及其变化 | 第47-49页 |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 第49-5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相关指标的测算及分析 | 第51-64页 |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 第51-55页 |
一、全要素生产率定义 | 第51-52页 |
二、测算方法 | 第52-53页 |
三、数据说明 | 第53页 |
四、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析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 第55-60页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标的定义 | 第55-57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57-58页 |
三、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分析 | 第58-60页 |
第三节 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60-62页 |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定义 | 第60页 |
二、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及分析 | 第60-62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4-80页 |
第一节 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规模的影响 | 第64-72页 |
一、计量模型设定及变量数据说明 | 第64-66页 |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平稳性检验 | 第66-67页 |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67-71页 |
四、稳健性检验 | 第71-72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 第72-80页 |
一、计量模型设定及变量数据说明 | 第72-73页 |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平稳性检验 | 第73-75页 |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75-78页 |
四、稳健性检验 | 第78-80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8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80-8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80-82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82-84页 |
第三节 不足及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