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前言 | 第11页 |
1.1.2 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危害 | 第11-13页 |
1.1.3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 | 第13页 |
1.1.4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城市生活垃圾减容研究 | 第16-19页 |
1.2.3 研究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3 研究的内容、目标、思路及意义 | 第20-23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的目标 | 第21页 |
1.3.3 研究的思路 | 第21-22页 |
1.3.4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模型构建 | 第23-31页 |
2.1 组合模型基本构架 | 第23页 |
2.2 变量选择 | 第23-25页 |
2.2.1 影响因子范围 | 第23-25页 |
2.2.2 邓氏关联度理论 | 第25页 |
2.3 单项模型及组合方法 | 第25-29页 |
2.3.1 岭回归模型原理 | 第25-27页 |
2.3.2 灰色GM(1,N)模型原理 | 第27-28页 |
2.3.3 最优权重法原理 | 第28-29页 |
2.4 模型校验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模型应用——以杭州为例 | 第31-43页 |
3.1 地区概况 | 第31页 |
3.2 历史数据与变量筛选 | 第31-33页 |
3.2.1 历年数据概览 | 第31-32页 |
3.2.2 关联度分析 | 第32-33页 |
3.3 模型计算 | 第33-36页 |
3.3.1 岭回归模型 | 第33-35页 |
3.3.2 GM(1,N)模型 | 第35页 |
3.3.3 组合模型 | 第35-36页 |
3.4 模型验证 | 第36-39页 |
3.5 预测结果 | 第39-41页 |
3.6 生活垃圾管理建议 | 第41-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MBT减容技术 | 第43-72页 |
4.1 MBT处理工艺的减容效果 | 第43-45页 |
4.1.1 杭州EMBT中试项目 | 第43页 |
4.1.2 处理工艺概况 | 第43-45页 |
4.1.3 工艺减容比例 | 第45页 |
4.2 MBT垃圾的基本土工特性 | 第45-67页 |
4.2.1 试验样本 | 第45-46页 |
4.2.2 物理特性 | 第46-53页 |
4.2.2.1 成分分析 | 第46-49页 |
4.2.2.2 颗粒分析 | 第49-51页 |
4.2.2.3 含水率试验 | 第51-52页 |
4.2.2.4 天然密度试验 | 第52页 |
4.2.2.5 比重试验 | 第52-53页 |
4.2.3 力学特性 | 第53-67页 |
4.2.3.1 压缩特性 | 第53-60页 |
4.2.3.2 剪切特性 | 第60-65页 |
4.2.3.3 渗透特性 | 第65-67页 |
4.3 MBT垃圾压缩减容效果 | 第67-68页 |
4.4 整体预期减容比例 | 第68-70页 |
4.4.1 参数选择 | 第68-69页 |
4.4.2 总减容比例 | 第69-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