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及其效率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7-11页
1、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第11-12页
        1.3.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第12页
    1.4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发展现状第12-13页
    1.5 电机控制算法的发展现状第13-14页
    1.6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4-15页
    1.7 本文主要内容及安排第15-16页
2、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SVPWM控制理论第16-36页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16页
    2.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第16-20页
        2.2.1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方程第16-17页
        2.2.2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坐标变换第17-20页
    2.3 永磁同步电机d、q轴数学模型第20-24页
        2.3.1 状态方程与控制框图第20-21页
        2.3.2 解耦控制与坐标变换运用第21-24页
    2.4 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第24-30页
        2.4.1 SVPWM原理第24-27页
        2.4.2 七段式SVPWM控制算法的合成第27-28页
        2.4.3 SVPWM控制算法第28-30页
    2.5 基于MATLAB/Simulink的SVPWM仿真模块实现第30-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及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第36-54页
    3.1 矢量控制第36-40页
        3.1.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第36-37页
        3.1.2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第37-38页
        3.1.3 仿真结果分析第38-40页
    3.2 速度环PI输出限制第40-41页
    3.3 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误差补偿控制第41-45页
        3.3.1 仿真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第42页
        3.3.2 仿真结果分析第42-45页
    3.4 永磁同步电机无零矢量共模电压抑制技术第45-53页
        3.4.1 无零矢量空间电压脉宽调制技术原理第45-48页
        3.4.2 无零矢量空间电压脉宽调制技术仿真分析第48-50页
        3.4.3 无零矢量空间电压脉宽调制技术仿真结果分析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4、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效率优化研究第54-67页
    4.1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第54-59页
        4.1.1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原理第54-55页
        4.1.2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仿真第55-57页
        4.1.3 仿真结果分析第57-59页
    4.2 改进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算法第59-62页
        4.2.1 改进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原理第59-61页
        4.2.2 改进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仿真第61-62页
    4.3 基于i_d=0的电流矢量偏移控制第62-66页
        4.3.1 基于i_d=0的电流矢量偏移控制原理第62-63页
        4.3.2 基于i_d=0的电流矢量偏移控制仿真第63-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5、基于TMS320F28069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实验第67-80页
    5.1 实验平台硬件搭建第67-69页
        5.1.1 实验平台设计第67-69页
    5.2 实验平台软件实现第69-72页
    5.3 电机实验参数及结果第72-76页
    5.4 基于i_d=0的电流矢量偏移控制实验第76-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全文总结第80-81页
    6.2 研究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附录第86-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Unity 3D的半硬件在环路谱伺服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测试及量化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