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痕功的加工表面残余应力测量实验及测试装置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表面层残余应力测量方法概述 | 第10-13页 |
1.4 仪器化压痕试验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基于压痕功的残余应力测试原理 | 第18-27页 |
2.1 压痕技术发展概述 | 第18-21页 |
2.2 基于压痕功测试残余应力基本理论 | 第21-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计算程序及测试实验 | 第27-43页 |
3.1 镍铝青铜材料参数 | 第27-28页 |
3.2 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计算程序 | 第28-34页 |
3.3 加工表面残余应力测量实验 | 第34-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基于压痕功残余应力测试装置设计 | 第43-51页 |
4.1 测试装置方案设计 | 第43-45页 |
4.2 测试装置工作过程 | 第45-46页 |
4.3 测试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 第46-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测试装置结构设计与误差分析 | 第51-73页 |
5.1 载荷主轴驱动系统 | 第51-57页 |
5.2 圆筒压紧系统 | 第57-62页 |
5.3 机架部分 | 第62-65页 |
5.4 ADAMS仿真分析 | 第65-67页 |
5.5 误差分析及计算 | 第67-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3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Ⅰ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0-81页 |
附录Ⅱ 神经网络反演结果(部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