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预应力桥梁箱梁病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无损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无网格法伽辽金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思路 | 第16-18页 |
2 探地雷达基本理论 | 第18-23页 |
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18-19页 |
2.2 波动方程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2.3 电磁波的传播特征 | 第21-22页 |
2.3.1 良导体介质 | 第21-22页 |
2.3.2 低耗损介质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无网格伽辽金方法基本原理 | 第23-41页 |
3.1 电磁场无网格伽辽金法的基本原理 | 第23-32页 |
3.1.1 电场无网格伽辽金方法 | 第23-25页 |
3.1.2 磁场无网格伽辽金方法 | 第25-32页 |
3.2 滑动最小二乘形函数 | 第32-34页 |
3.3 权函数选取 | 第34-36页 |
3.3.1 权函数的选取原则 | 第34页 |
3.3.2 权函数的可导性 | 第34-35页 |
3.3.3 权函数的类型 | 第35-36页 |
3.4 节点影响域大小的确定 | 第36-37页 |
3.5 无网格伽辽金法的数值积分 | 第37-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无网格伽辽金法在探地雷达波动方程中的应用 | 第41-54页 |
4.1 探地雷达满足的波动方程 | 第41页 |
4.2 无网格法求解探地雷达波动方程以及本质边界条件的加载 | 第41-47页 |
4.3 吸收边界加载 | 第47-52页 |
4.3.1 透射吸收边界加载 | 第47-49页 |
4.3.2 改进sarma吸收边界加载 | 第49-52页 |
4.4 模型各节点波场强度的求解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箱梁模型试验及不同探测方法的分析对比 | 第54-76页 |
5.1 模型试验准备工作 | 第54-58页 |
5.1.1 箱梁模型设计浇筑成型 | 第54-57页 |
5.1.2 箱梁模型的测线布置 | 第57-58页 |
5.2 探地雷达探测原理 | 第58-61页 |
5.2.1 探地雷达仪器介绍 | 第58页 |
5.2.2 探地雷达探测方法 | 第58-59页 |
5.2.3 探地雷达天线频率选择及采样方式 | 第59-61页 |
5.3 试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第61-71页 |
5.3.1 RADAN7试验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 第61页 |
5.3.2 RADAN7二维试验数据处理分析 | 第61-68页 |
5.3.3 RADAN7三维试验数据处理分析 | 第68-71页 |
5.4 预应力梁多功能检测仪(SPC-MATS)检测 | 第71-75页 |
5.4.1 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71-74页 |
5.4.2 预应力梁多功能检测仪(SPC-MATS)对于模型的检测情况 | 第74-75页 |
5.5 两种探测方法的分析对比 | 第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基于matlab程序的无网格伽辽金法的探地雷达正演模拟 | 第76-83页 |
6.1 无网格伽辽金法matlab程序的实现流程 | 第76页 |
6.2 基于透射和改进sarma吸收边界无网格法对单空洞的正演模拟 | 第76-81页 |
6.2.1 基于透射吸收边界无网格法对单空洞的正演模拟 | 第76-79页 |
6.2.2 基于改进sarma吸收边界无网格法对单空洞的正演模拟 | 第79-81页 |
6.2.3 两种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81页 |
6.3 基于透射吸收边界无网格法对同一水平位置双空洞模型正演模拟 | 第81-8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结论 | 第83页 |
7.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附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