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缘起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问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近况 | 第12-22页 |
1.3.1 国内外郊野公园发展现状 | 第12-17页 |
1.3.2 使用后评价(POE法)的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1.3.3 使用状况评价在郊野公园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22-23页 |
2.1.1 深圳市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2.1.2 深圳市郊野公园建设基本情况 | 第23页 |
2.2 调研公园基本情况 | 第23-26页 |
2.2.1 塘朗山郊野公园背景概述 | 第23-24页 |
2.2.2 塘朗山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情况 | 第24-26页 |
2.3 研究数据采集 | 第26-30页 |
2.3.1 实地观察法 | 第26-27页 |
2.3.2 抽样问卷调查 | 第27-29页 |
2.3.3 访谈法 | 第29页 |
2.3.4 语义差别法 | 第29页 |
2.3.5 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统计法 | 第29-30页 |
2.4 评价体系构建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69页 |
3.1 塘朗山郊野公园使用者群体基本情况 | 第30-38页 |
3.1.1 使用者群体组成特征 | 第30-32页 |
3.1.2 使用者来园原因与同行人员 | 第32-33页 |
3.1.3 使用者来园距离、来园频率、来园时间和停留时长 | 第33-36页 |
3.1.4 使用者来园方式与花费时间 | 第36-38页 |
3.1.5 使用者园内就餐方式 | 第38页 |
3.2 塘朗山郊野公园使用者活动情况 | 第38-45页 |
3.2.1 使用者景观偏好 | 第38-41页 |
3.2.2 活动内容及活动类型 | 第41-43页 |
3.2.3 使用者需求调查 | 第43-45页 |
3.3 塘朗山郊野公园使用者活动空间类型 | 第45-48页 |
3.3.1 娱乐型空间 | 第45-46页 |
3.3.2 健身型空间 | 第46页 |
3.3.3 交往型空间 | 第46-47页 |
3.3.4 休憩型空间 | 第47-48页 |
3.4 使用者对塘朗山郊野公园各类设施满意度统计 | 第48-53页 |
3.4.1 塘朗山郊野公园使用者对健身设施的满意度 | 第49页 |
3.4.2 塘朗山郊野公园使用者对公园休息设施的满意度 | 第49-50页 |
3.4.3 塘朗山郊野公园使用者对公园娱乐设施的满意度 | 第50页 |
3.4.4 塘朗山郊野公园使用者对公园卫生设施的满意程度 | 第50-51页 |
3.4.5 塘朗山郊野公园使用者对公园商服设施的满意度 | 第51-52页 |
3.4.6 塘朗山郊野公园使用者对公园指示性标识的满意度 | 第52-53页 |
3.5 景观丰富度评价 | 第53-65页 |
3.5.1 荔云径景观丰富度评价 | 第54-58页 |
3.5.2 极目阁路至百尺天梯景观丰富度评价 | 第58-60页 |
3.5.3 茶香径景观丰富度评价 | 第60-62页 |
3.5.4 其他路径景观丰富度评价 | 第62-65页 |
3.6 访谈内容记录及分析 | 第65-69页 |
3.6.1 与公园管理员的访谈 | 第65-66页 |
3.6.2 与游客的访谈 | 第66-68页 |
3.6.3 访谈小结 | 第68-69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69-79页 |
4.1 讨论 | 第69-77页 |
4.1.1 塘朗山郊野公园建设优点 | 第69页 |
4.1.2 塘朗山郊野公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 第69-71页 |
4.1.3 影响塘朗山郊野公园景观使用的因素 | 第71-74页 |
4.1.4 塘朗山郊野公园景观丰富度 | 第74-75页 |
4.1.5 塘朗山郊野公园景观环境改善策略探讨 | 第75-77页 |
4.2 结论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