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一种新的轻量级RFID系统安全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1.1 RFID技术介绍第7-10页
        1.1.1 物联网技术第7-8页
        1.1.2 RFID系统介绍第8-9页
        1.1.3 RFID系统的发展史第9-10页
        1.1.4 EPC C1G2标准第10页
    1.2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1 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第10-11页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本文组织结构第12-13页
第2章 轻量级RFID系统安全性分析第13-23页
    2.1 RFID系统的安全性第13-15页
        2.1.1 RFID系统的安全要求第13-14页
        2.1.2 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第14-15页
    2.2 轻量级RFID系统安全协议介绍第15-19页
        2.2.1 安全认证协议第15-17页
        2.2.2 单标签的所有权转移算法第17-18页
        2.2.3 多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第18-19页
    2.3 轻量级RFID系统安全协议的评价方法第19-22页
        2.3.1 GNY逻辑介绍第19页
        2.3.2 GNY逻辑公式与断言第19-20页
        2.3.3 GNY逻辑的推理规则第20-21页
        2.3.4 逻辑推理的步骤第21-22页
    2.4 本章总结第22-23页
第3章 一种新的轻量级RFID系统安全协议第23-33页
    3.1 轻量级RFID安全协议的设计思路第23-26页
        3.1.1 传统认证协议的问题与改进思路第23-25页
        3.1.2 传统所有权转移协议的问题与改进思路第25-26页
    3.2 一种新的轻量级RFID系统安全协议第26-32页
        3.2.1 协议字符介绍第26-27页
        3.2.2 初始化阶段第27页
        3.2.3 认证阶段第27-30页
        3.2.4 所有权转移阶段第30-32页
    3.3 本章总结第32-33页
第4章 本文协议安全性分析第33-39页
    4.1 本文协议的理论分析第33-35页
        4.1.1 安全性分析第33-34页
        4.1.2 协议效率分析第34-35页
        4.1.3 协议理论分析总结第35页
    4.2 本文协议的形式化分析第35-38页
        4.2.1 认证阶段的形式化分析第35-37页
        4.2.2 转移阶段的形式化分析第37-38页
    4.3 本章总结第38-39页
第5章 系统实验分析第39-49页
    5.1 实验环境搭建第39-41页
        5.1.1 系统搭建第40-41页
    5.2 相关算法代码的编写第41-45页
        5.2.1 本文的主要算法实现代码第41-45页
    5.3 结果展示第45-47页
        5.3.1 认证协议效果展示第45-46页
        5.3.2 所有权转移效果展示第46-47页
    5.4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第47-48页
        5.4.1 标签存储对比分析第47-48页
        5.4.2 标签的运算时间对比分析第48页
    5.5 本章总结第48-4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9-51页
    6.1 全文总结第49页
    6.2 工作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聚类的负载分配策略研究
下一篇:诉前联调机制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