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城市污泥的性质及处置 | 第12-14页 |
1.1.1 城市污泥的特性 | 第12-13页 |
1.1.2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1.3 污泥中重金属的危害 | 第13-14页 |
1.2 污泥重金属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1.2.1 钝化作用 | 第14页 |
1.2.2 固化作用 | 第14页 |
1.2.3 化学淋滤法 | 第14-15页 |
1.2.4 电动修复方法 | 第15页 |
1.2.5 生物淋滤法 | 第15页 |
1.3 含磷材料钝化重金属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1 用于钝化重金属的含磷材料 | 第15页 |
1.3.2 含磷材料钝化重金属的机理 | 第15-16页 |
1.3.3 含磷材料钝化重金属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污泥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1 重金属形态研究 | 第17-18页 |
1.4.2 污泥重金属淋溶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4.3 TCLP法浸出重金属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4.4 污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19-22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2 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实验污泥 | 第22页 |
2.1.2 磷矿粉 | 第22页 |
2.1.3 过磷酸钙 | 第22页 |
2.1.4 仪器与试剂 | 第22-24页 |
2.2 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3 重金属分析 | 第24-26页 |
2.3.1 重金属总量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3.2 重金属形态提取方法 | 第24-26页 |
2.4 磷矿粉与过磷酸钙协同钝化重金属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2.4.1 单因素试验 | 第26-27页 |
2.4.2 正交试验 | 第27页 |
2.5 黑麦草种植方法及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2.5.1 黑麦草中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5.2 黑麦草中重金属总量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6 淋溶试验设计 | 第28-29页 |
2.6.1 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2.6.2 淋溶方法 | 第29页 |
2.7 TCLP浸出试验 | 第29-30页 |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试验基质的性质 | 第32-36页 |
3.1 试验基质的理化性质 | 第32-33页 |
3.1.1 理化性质 | 第32页 |
3.1.2 污泥的肥效性质 | 第32-33页 |
3.2 试验基质重金属含量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磷矿粉和过磷酸钙钝化污泥重金属效果研究 | 第36-44页 |
4.1 单因素试验 | 第36-38页 |
4.1.1 磷矿粉用量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2 过磷酸钙用量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 正交试验 | 第38-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五章 钝化污泥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 第44-52页 |
5.1 钝化污泥的理化性质 | 第44-45页 |
5.2 钝化污泥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 第45-47页 |
5.3 钝化对重金属总量及形态的影响 | 第47-49页 |
5.3.1 不同试验组的重金属含量变化 | 第47页 |
5.3.2 黑麦草中重金属变化 | 第47-48页 |
5.3.3 黑麦草种植前后根际土重金属形态变化 | 第48-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六章 污染风险评价及钝化机理分析 | 第52-66页 |
6.1 淋溶液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52-56页 |
6.1.1 淋溶液pH和 EC的变化 | 第52-53页 |
6.1.2 淋溶液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 第53-56页 |
6.2 淋出液重金属含量变化分析 | 第56-59页 |
6.2.1 淋出液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 第56-58页 |
6.2.2 重金属淋出率 | 第58-59页 |
6.3 TCLP法浸出重金属试验 | 第59-60页 |
6.4 钝化机理分析 | 第60-64页 |
6.4.1 pH和EC分析 | 第60-62页 |
6.4.2 钝化污泥中重金属含量与可溶性P浓度、pH的相关性分析 | 第62页 |
6.4.3 BET分析 | 第62-63页 |
6.4.4 XRD分析 | 第63-6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7.1 结论 | 第66-67页 |
7.2 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