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轿车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1.2.1 电动汽车的基本介绍及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2.2 电动汽车优缺点 | 第17-18页 |
1.3 增程式电动汽车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增程式电动汽车介绍 | 第18-19页 |
1.3.2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增程式电动轿车动力系统匹配 | 第23-39页 |
2.1 增程式电动轿车整车需求功率计算 | 第23-24页 |
2.2 增程式电动轿车动力设备主要参数匹配 | 第24-27页 |
2.3 驱动电机主要参数计算以及选型 | 第27-30页 |
2.3.1 驱动电机选型 | 第27-28页 |
2.3.2 驱动电机主要参数计算 | 第28-30页 |
2.4 传动系统参数确定 | 第30-31页 |
2.5 増程器的选型与匹配 | 第31-35页 |
2.5.1 发动机选型及主要参数计算 | 第32-34页 |
2.5.2 发电机选型与匹配 | 第34-35页 |
2.6 动力电池的主要参数计算及选型 | 第35-37页 |
2.6.1 动力电池的型号选择 | 第35-36页 |
2.6.2 动力电池的参数匹配 | 第36-37页 |
2.7 增程式电动轿车整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结果 | 第37-3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循环工况的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39-61页 |
3.1 软件基础 | 第39-40页 |
3.2 增程式电动轿车整车模型的搭建 | 第40-42页 |
3.3 整车及控制器模型建立 | 第42-44页 |
3.3.1 控制策略的制定 | 第42页 |
3.3.2 控制器模型的搭建 | 第42-43页 |
3.3.3 AVL Cruise 整车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3.4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4-56页 |
3.4.1 动力性计算分析 | 第44-47页 |
3.4.2 循环工况仿真计算 | 第47-56页 |
3.5 增程式电动轿车动力性及经济性仿真总结 | 第56-58页 |
3.6 仿真有效性分析 | 第58-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增程式电动轿车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改进研究 | 第61-77页 |
4.1 改进恒温器控制策略 | 第61-64页 |
4.1.1 电池电量控制原理分析 | 第61-62页 |
4.1.2 改进恒温器控制原理 | 第62-63页 |
4.1.3 改进恒温器型控制策略的规则 | 第63-64页 |
4.2 恒转速功率跟随控制策略 | 第64-66页 |
4.2.1 恒转速功率跟随控制策略控制规则 | 第64-65页 |
4.2.2 定转速功率跟随控制模型 | 第65-66页 |
4.3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 | 第66-70页 |
4.3.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 第66-67页 |
4.3.2 增程式电动轿车模糊控制策略的制定 | 第67-70页 |
4.4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0-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创新点 | 第79-80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就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