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快速路偶发性交通拥堵特征分析 | 第20-29页 |
2.1 快速路特征分析 | 第20-21页 |
2.2 快速路交通流特征分析 | 第21-26页 |
2.2.1 交通流基本图模型 | 第21-24页 |
2.2.2 快速路交通流特征分析 | 第24-26页 |
2.3 快速路偶发性交通拥堵下交通流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快速路偶发性交通拥堵影响范围预测 | 第29-46页 |
3.1 宏观交通流模型 | 第29-35页 |
3.1.1 交通流的LWR模型 | 第29-30页 |
3.1.2 CTM模型 | 第30-35页 |
3.2 快速路偶发性交通拥堵影响范围预测模型 | 第35-41页 |
3.2.1 ICTM模型假设 | 第35页 |
3.2.2 可变元胞长度的改进元胞传输模型 | 第35-37页 |
3.2.3 基于快速路偶发性交通拥堵特征的模型参数标定 | 第37-39页 |
3.2.4 快速路偶发性拥堵影响范围预测模型 | 第39-41页 |
3.3 快速路交通拥堵状态评价体系 | 第41-45页 |
3.3.1 拥堵等级 | 第41-42页 |
3.3.2 拥堵影响范围 | 第42-44页 |
3.3.3 拥堵持续时间 | 第44页 |
3.3.4 路段行程时间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快速路偶发性交通拥堵疏导策略研究 | 第46-55页 |
4.1 快速路交通拥堵疏导方法 | 第46-48页 |
4.1.1 可变限速控制 | 第46页 |
4.1.2 入口匝道控制 | 第46-47页 |
4.1.3 VMS交通疏导与控制 | 第47-48页 |
4.2 快速路偶发性交通拥堵疏导子区划分 | 第48-50页 |
4.3 快速路偶发性交通拥堵疏导策略 | 第50-54页 |
4.3.1 中心区疏导方案 | 第51-52页 |
4.3.2 扩散区疏导策略 | 第52-53页 |
4.3.3 边界区疏导策略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应用示例 | 第55-65页 |
5.1 偶发性拥堵影响范围界定 | 第55-59页 |
5.1.1 模型参数标定 | 第55-56页 |
5.1.2 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1.3 事件持续时间对拥堵影响范围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 疏导策略分析及效果评价 | 第59-64页 |
5.3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