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价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6页 |
1.4.1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特征 | 第16-17页 |
2.2 税收激励的概念界定 | 第17页 |
2.3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3.1 多方失灵理论 | 第17-18页 |
2.3.2 供给理论 | 第18页 |
2.3.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非营利组织税收激励政策的理论依据及作用机理 | 第20-26页 |
3.1 非营利组织组织税收激励的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3.2 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税收激励机理 | 第21-26页 |
3.2.1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的税收激励机理 | 第21-22页 |
3.2.2 通过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捐赠的税收激励机理 | 第22-26页 |
第4章 我国现行非营利组织税收激励政策及实证分析 | 第26-40页 |
4.1 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4.2 现行非营利组织税收激励政策 | 第28-32页 |
4.2.1 非营利组织享受税收激励资格的认定 | 第28页 |
4.2.2 流转税下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 | 第28-29页 |
4.2.3 所得税下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 | 第29-31页 |
4.2.4 财产税等其他税种下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 | 第31-32页 |
4.3 非营利组织税收激励政策的效应分析 | 第32-36页 |
4.3.1 建立模型 | 第33-35页 |
4.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4.4 对我国现行非营利组织税收激励政策的评价 | 第36-40页 |
4.4.1 非营利组织现行税收激励政策的优点 | 第36页 |
4.4.2 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激励政策的不足 | 第36-40页 |
第5章 非营利组织税收激励政策的经验借鉴 | 第40-46页 |
5.1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税收激励政策 | 第40-41页 |
5.1.1 非营利组织免税主体的规定 | 第40页 |
5.1.2 社会捐赠的税收规定 | 第40-41页 |
5.1.3 纳税申报和信息披露规定 | 第41页 |
5.2 英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激励政策 | 第41-43页 |
5.2.1 免税主体规定 | 第42页 |
5.2.2 税收激励政策 | 第42-43页 |
5.2.3 非营利组织监督和信息披露 | 第43页 |
5.3 .日本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激励政策 | 第43-44页 |
5.3.1 免税主体规定 | 第43-44页 |
5.3.2 税收激励政策 | 第44页 |
5.4 经验借鉴 | 第44-46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激励政策的建议 | 第46-51页 |
6.1 明确税收激励政策目标 | 第46-47页 |
6.1.1 明确非营利组织社会地位 | 第46页 |
6.1.2 合理制定税收激励政策目标 | 第46-47页 |
6.2 完善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激励政策 | 第47-49页 |
6.2.1 制定向国外非营利组织捐赠的税收制度 | 第47页 |
6.2.2 加大所得税税收激励力度 | 第47-48页 |
6.2.3 在营改增下完善增值税税收激励政策 | 第48页 |
6.2.4 开征遗产税 | 第48-49页 |
6.3 优化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税收管理 | 第49-51页 |
6.3.1 完善免税资格认证、税务登记与免税审核制度 | 第49-50页 |
6.3.2 细分经营性收入用途,制定合理税收激励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A | 第54-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