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物质能种植潜力评价--基于遂溪县自然生产潜力和农户意愿的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5-20页 |
1.2.1 区域生物质能发展潜力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适宜性评价 | 第16-17页 |
1.2.3 农户行为研究 | 第17-18页 |
1.2.4 情景模拟研究 | 第18-19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24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区域概况 | 第24-3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2.1.1 生物质能 | 第24页 |
2.1.2 燃料乙醇 | 第24-25页 |
2.1.3 木薯 | 第25页 |
2.2 遂溪县概况 | 第25-30页 |
2.2.1 自然条件概况 | 第25-26页 |
2.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区域木薯自然生产潜力评价 | 第30-46页 |
3.1 木薯种植的生态适宜性分析 | 第30-31页 |
3.1.1 气候适宜性分析 | 第30-31页 |
3.1.2 土壤适宜性分析 | 第31页 |
3.1.3 地形适宜性分析 | 第31页 |
3.1.4 土地类型适宜性分析 | 第31页 |
3.2 适宜性评价模型 | 第31-34页 |
3.3 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9页 |
3.3.1 适宜性评价因子的选择 | 第34页 |
3.3.2 适宜性评价因子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4-37页 |
3.3.3 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37-39页 |
3.4 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 | 第39-41页 |
3.5 基于自然适宜性的木薯生产潜力 | 第41-44页 |
3.5.1 经验模型 | 第41-43页 |
3.5.2 木薯生产潜力估算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农户种植意愿实证研究 | 第46-62页 |
4.1 农户木薯种植意愿调查分析 | 第46-53页 |
4.1.1 农户调查概况 | 第46页 |
4.1.2 农户个人及其家庭基本情况 | 第46-48页 |
4.1.3 农户木薯种植情况 | 第48-52页 |
4.1.4 燃料乙醇的认知情况 | 第52-53页 |
4.2 农户种植意愿模型 | 第53-54页 |
4.3 农户种植意愿模型变量假设 | 第54-57页 |
4.4 农户种植意愿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57-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基于情景模拟的种植潜力估算 | 第62-78页 |
5.1 农户种植情景模拟描述 | 第62-63页 |
5.2 情景模拟方法 | 第63页 |
5.3 农户种植情景模拟假设 | 第63-64页 |
5.4 农户种植意愿情景模拟 | 第64-70页 |
5.5 农户种植意愿情景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0-7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6.2 讨论 | 第79-80页 |
6.3 研究的新颖之处 | 第80页 |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0-82页 |
6.4.1 研究不足 | 第80-81页 |
6.4.2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附录一 :农户调查问卷 | 第88-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