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变化的轨迹 | 第10-27页 |
第一节 主题的变化—坚持描写知识分子,关注重点渐渐从个人感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 第10-13页 |
第二节 风格的变化 | 第13-27页 |
第二章 宗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和几个主题 | 第27-38页 |
第一节 足够“特殊”的知识分子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几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 第29-38页 |
第三章 风格即人格 | 第38-60页 |
第一节 宗璞的人格特点 | 第38-43页 |
第二节 宗璞的文学风格 | 第43-54页 |
第三节 宗璞小说的问题和不足 | 第54-60页 |
第四章 野葫芦里藏的雄心 | 第60-108页 |
第一节 小说与历史 | 第60页 |
第二节 还原那一段民族心史 | 第60-66页 |
第三节 《野葫芦引》如何还原历史? | 第66-80页 |
第四节 与《围城》相比再探“野葫芦” | 第80-86页 |
第五节 文学上的突破:以非传奇的笔墨接近史诗 | 第86-97页 |
第六节 人物为王 | 第97-100页 |
第七节 关于主角孟樾的塑造 | 第100-106页 |
第八节 “野葫芦引”的不足和余味 | 第106-108页 |
结束语宗璞的意义 | 第108-113页 |
第一节 对于当代文学史的意义 | 第108页 |
第二节 对于当下文学的意义 | 第108-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