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引言 | 第8-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二、语文教材中鲁迅回忆性散文的呈现 | 第15-21页 |
(一)课程标准对于散文教学的要求 | 第15页 |
(二)鲁迅回忆性散文篇目的呈现及特点 | 第15-21页 |
三、鲁迅回忆性散文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21-31页 |
(一)调查背景 | 第21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1-28页 |
(三)调查结论与反思 | 第28-31页 |
四、鲁迅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性 | 第31-37页 |
(一)两个“我”的游离与呼应 | 第31-32页 |
(二)双重视角下的情感表现 | 第32-34页 |
(三)儿童视角的叙事特征 | 第34-35页 |
(四)温情真挚的人生况味 | 第35-37页 |
五、鲁迅回忆性散文教学的策略优化 | 第37-47页 |
(一)从两个“我”的游离中寻找统一性 | 第37-39页 |
(二)从叙事角度梳理文章线索 | 第39-40页 |
(三)从“今”“昔”情感变化中品味人物形象 | 第40-41页 |
(四)从鲁迅朴素简洁的语言中品读文本内容 | 第41-43页 |
(五)从比较还原的情感基调中感受鲁迅的温情 | 第43-44页 |
(六)转变对鲁迅作品的传统认识观念 | 第44-47页 |
六、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