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管道腐蚀失效研究意义及产生原因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油气剩余强度评价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单体积型缺陷对管道剩余强度影响 | 第16-17页 |
1.3.2 腐蚀群体积缺陷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3 影响管道剩余强度的其他因素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油气管道腐蚀致因因素分析 | 第21-28页 |
2.1 造成油气管道腐蚀的主要因素及特点 | 第21-24页 |
2.1.1 自然环境腐蚀 | 第21-22页 |
2.1.2 输送介质的腐蚀与冲刷 | 第22-23页 |
2.1.3 杂散电流腐蚀 | 第23页 |
2.1.4 其它缺陷引起的腐蚀 | 第23-24页 |
2.2 油气管道事故致因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24-26页 |
2.2.1 灰色关联度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2.2 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和流程 | 第25-26页 |
2.3 管道腐蚀致因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现有评价方法对高级钢的适用性对比分析 | 第28-38页 |
3.1 现有评价方法 | 第28-33页 |
3.1.1 N-G-18方程 | 第28-29页 |
3.1.2 ASMEB31G-1984标准 | 第29-30页 |
3.1.3 ASME B31G-1991 标准 | 第30-31页 |
3.1.4 RSTRENG | 第31页 |
3.1.5 DNVRP-F101标准 | 第31-33页 |
3.1.6 PCORRC方法 | 第33页 |
3.2 现有计算公式比较分析 | 第33-36页 |
3.2.1 现有计算公式比较 | 第33-34页 |
3.2.2现有方法在X80 | 第34-36页 |
3.3 不同腐蚀缺陷参数对评价方法适用性影响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不同腐蚀缺陷体积参数的高钢级管道有限元分析 | 第38-58页 |
4.1 有限元方法介绍 | 第38-39页 |
4.1.1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38页 |
4.1.2 Ansys简介 | 第38-39页 |
4.2 X80钢级管道有限元模拟 | 第39-43页 |
4.2.1 带有体积缺陷的X80管道的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4.2.2 材料的物理属性定义 | 第40页 |
4.2.3 管道模型网格划分和载荷分析 | 第40-42页 |
4.2.4 失效准则介绍 | 第42-43页 |
4.3 单腐蚀缺陷几何参数影响 | 第43-52页 |
4.3.1 方形腐蚀体积缺陷单参数及交互影响 | 第43-50页 |
4.3.2 圆形腐蚀体积参数对X80管道剩余强度影响 | 第50-52页 |
4.4 腐蚀群体积缺陷 | 第52-55页 |
4.4.1 轴向两圆形孔的相互作用 | 第53-54页 |
4.4.2 环向两圆形孔的相互作用 | 第54-55页 |
4.5 基于有限元结果的X80剩余强度预测公式的构建 | 第55-57页 |
4.5.1 预测公式拟合 | 第55-56页 |
4.5.2 预测公式的反向验证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1 长度与角度相互作用时云图 | 第63-65页 |
附录2 深度与角度相互作用时云图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