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忍经》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二、中国忍文化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忍经》忍文化研究的意义、价值、构思和评判 | 第11-13页 |
第一章《忍经》成书缘由新论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忍经》成书原因初探 | 第13-21页 |
一、历史文化角度的解析 | 第13-20页 |
二、撰作者吴亮生平角度的解析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忍经》“隐姓埋名”的原因探论 | 第21-24页 |
一、《忍经》作者本身之原因 | 第21页 |
二、《忍经》撰作特点之原因 | 第21页 |
三、学术价值观方面的原因 | 第21-22页 |
四、《忍经》和《忍书》之关系 | 第22-24页 |
第二章《忍经》忍文化建构探论 | 第24-39页 |
第一节 《忍经》忍文化建构剖析 | 第24-29页 |
一、《忍经》忍文化建构的基本思想 | 第24-26页 |
二、《忍经》忍文化建构的主次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官场维度的“忍”之形态 | 第29-34页 |
一、宰相之忍的解析 | 第29-31页 |
二、同寅之忍的解析 | 第31-32页 |
三、上下级之忍的解析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民间维度的“忍”之形态 | 第34-39页 |
一、邻里之忍的解析 | 第34-35页 |
二、亲人之忍的解析 | 第35-39页 |
第三章《忍经》文本特征以及与《劝忍百箴》的关系考证 | 第39-52页 |
第一节 《忍经》文本特征 | 第39-49页 |
一、《忍经》按条目式结构编排 | 第39-40页 |
二、《忍经》汇编的历史观点 | 第40-41页 |
三、“忍”的多元解读 | 第41-44页 |
四、辩证地阐释“忍” | 第44-49页 |
第二节 《忍经》与《劝忍百箴》的关系考证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忍经》忍文化的反思与评判 | 第52-71页 |
第一节《忍经》与中国忍文化关系略论 | 第52-57页 |
一、“忍”字的语义分析和中国忍文化的定义 | 第52-54页 |
二、《忍经》与中国忍文化的关系 | 第54-57页 |
第二节《忍经》忍文化的哲学思考 | 第57-62页 |
一、忍是矛盾的辩证体 | 第57-58页 |
二、以忍为美德的价值观 | 第58-59页 |
三、忍与“度”的考量 | 第59-61页 |
四、忍与“贵柔”哲学 | 第61-62页 |
第三节 中国忍文化反思与评判 | 第62-71页 |
一、中国忍文化反思 | 第63-66页 |
二、中国忍文化对国民性的影响评判 | 第66-68页 |
三、中国忍文化的现代意义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