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我国首都地区国家纪念地的设立及其价值探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3页
        1.1.1 我国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第9-10页
        1.1.2 中华五千年文明需要教育与传承和我国目前面临文化安全方面的挑战第10-11页
        1.1.3 我国领土主权上的不稳定因素一直存在第11页
        1.1.4 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我国需要向世界传递友好和平的理念第11-12页
        1.1.5 我国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第12页
        1.1.6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地区对我国提升首都地区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职能提出更高要求第12-13页
    1.2 研究对象阐述第13-16页
    1.3 问题提出第16页
    1.4 现有研究概述第16-21页
        1.4.1 对纪念地价值与意义的讨论第16-18页
        1.4.2 首都地区构建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方面的特殊性第18-20页
        1.4.3 我国与纪念性相关的文化资源分类第20-21页
    1.5 研究思路第21-23页
第2章 我国国家祭祀及国家纪念地传统追溯第23-41页
    2.1 古代社会:从自然崇拜演化成政治社会职能第23-27页
        2.1.1 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第23-26页
        2.1.2 人物祭祀第26-27页
    2.2 近代社会:从封建向现代的过渡第27-35页
        2.2.1 国家祭天第27页
        2.2.2 国家祭孔第27-28页
        2.2.3 历代帝王与民国时期的“国父”祭祀第28-29页
        2.2.4 黄帝陵祭祀第29-30页
        2.2.5 国家忠烈祭祀第30-32页
        2.2.6 其它公祭传统第32-33页
        2.2.7 民国时期的国家纪念日第33-34页
        2.2.8 总结第34-35页
    2.3 建国后:官方开始重视国家纪念日和纪念设施第35-39页
        2.3.1 建国初期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公祭活动减少,更多成为地方或民间习俗第35页
        2.3.2 国庆阅兵成为官方国家纪念活动第35-36页
        2.3.3 逐渐开始重视国家公祭,并上升到立法层面第36-39页
    2.4 总结第39-41页
第3章 世界主要国家纪念地实践总结第41-55页
    3.1 美国:隶属于国家公园体系完整且层次分明的国家纪念地第42-48页
        3.1.1 全国层面的国家纪念地第42-44页
        3.1.2 首都地区的“纪念地与纪念博物馆”第44-46页
        3.1.3 国家形象的集中象征:华盛顿“国家广场”第46-48页
    3.2 法国:侧重于军事历史纪念的独立国家纪念地体系第48-52页
    3.3 英国: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国家纪念地资源第52-54页
    3.4 总结第54-55页
第4章 我国设立国家纪念地的必要性和价值第55-82页
    4.1 我国现有文化保护体系缺乏对文化资源纪念性的挖掘第55-59页
    4.2 对国家历史进行纪念的场所不够完善第59-71页
        4.2.1 进行国家纪念日的活动和场所单一第60-66页
        4.2.2 对我国战争历史的纪念不够充分第66-70页
        4.2.3 缺乏对近代民族工业、现代科技文化创新事件、人物的纪念第70页
        4.2.4 缺乏对建国后一些灾难事件或政治运动的纪念与反思第70-71页
    4.3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建立相应的纪念地表明立场第71-77页
        4.3.1 我国需要向世界展示友好和平理念的平台,引起共鸣,推动合作第71-77页
        4.3.2 需要对国际上的主权纠纷问题表明立场第77页
    4.4 首都作为国家身份与形象象征还需要进一步建设第77-82页
        4.4.1 国家纪念地具有政治和文化意义第78-80页
        4.4.2 国家纪念地具有社会和经济意义第80页
        4.4.3 国家纪念地可以提升城市功能和空间品质第80-82页
第5章 我国首都地区国家纪念地的内容及管理机制探讨第82-104页
    5.1 我国国家纪念地的内涵第82-87页
        5.1.1 国家纪念地的概念第82页
        5.1.2 国家纪念地的内涵和具体内容第82-83页
        5.1.3 国家纪念地的表现形式第83-85页
        5.1.4 国家纪念地与现有文化资源保护体系的关系第85-87页
    5.2 我国首都地区国家纪念地的内涵第87-88页
    5.3 首都地区国家纪念地的管理机制探讨第88-95页
        5.3.1 案例研究:美国首都地区纪念地的管理机制第88-95页
        5.3.2 对我国首都地区纪念地管理机制的启示第95页
    5.4 首都地区国家纪念地的空间格局第95-104页
        5.4.0 首都地区山水格局和纪念地资源现状分析第95-98页
        5.4.1 国际案例比较第98-102页
        5.4.2 我国首都地区国家纪念地空间格局探讨第102-104页
第6章 总结第104-108页
    6.1 主要结论第104-106页
    6.2 论文主要贡献及创新点第106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附录A 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发生重大惨案及其损失、纪念设施配备状况整理第116-124页
附录B 美国国家纪念地发展历程第124-126页
附录C 日本纪念地的分类及内容明细第126-12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扬州夹城地区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钢桁架式输煤栈桥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