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生态脆弱性概念发展 | 第11-12页 |
1.2.2 生态脆弱性评估进展 | 第12-14页 |
1.2.3 GIS技术的应用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3 研究切入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海水养殖影响下海岛生态脆弱性机制探究 | 第16-22页 |
2.1 海岛生态脆弱性 | 第16-17页 |
2.2 海水养殖活动对海岛生态脆弱性影响 | 第17-21页 |
2.2.1 养殖污染 | 第17-18页 |
2.2.2 水动力特征的改变 | 第18页 |
2.2.3 海岛天然湿地的破坏 | 第18-19页 |
2.2.4 海岛岸线变化 | 第19-20页 |
2.2.5 基因污染和生物群落改变 | 第20-21页 |
2.2.6 海水养殖对岛陆的影响 | 第21页 |
2.3 海水养殖海岛生态脆弱性发生机制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海岛生态脆弱性评估体系构建 | 第22-42页 |
3.1 评估体系构建框架 | 第22-23页 |
3.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39页 |
3.2.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3-24页 |
3.2.2 指标体系说明 | 第24-33页 |
3.2.3 分级评价标准 | 第33-35页 |
3.2.4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5-37页 |
3.2.5 指标分级及组合权重 | 第37-39页 |
3.3 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 | 第39-42页 |
3.3.1 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概述 | 第39-40页 |
3.3.2 海岛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海水养殖影响下海岛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南、北长山岛为例 | 第42-61页 |
4.1 南、北长山岛概况 | 第42-45页 |
4.1.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 第42-43页 |
4.1.2 生物资源 | 第43-44页 |
4.1.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44页 |
4.1.4 海水养殖业概况 | 第44-45页 |
4.2 评价范围和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45-46页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处理 | 第46-50页 |
4.3.1 海岛生态脆弱性指标来源 | 第46-48页 |
4.3.2 海岛生态脆弱性指标分级赋值 | 第48-49页 |
4.3.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9-50页 |
4.4 生态脆弱性评估 | 第50-61页 |
4.4.1 数据的准备与处理 | 第51-55页 |
4.4.2 岛陆生态脆弱度评估 | 第55-57页 |
4.4.3 近岛海域生态脆弱度评估 | 第57-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5.3 创新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