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7页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爆破有害效应研究 | 第11-12页 |
1.2.2 爆破安全施工技术研究 | 第12-14页 |
1.2.3 爆破安全评价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徐淮场爆破安全评价 | 第17-3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7-19页 |
2.2 徐淮场路堑爆破总体方案 | 第19-24页 |
2.3 徐淮场爆破危险源辨识 | 第24-28页 |
2.3.1 危险源辨识 | 第24-26页 |
2.3.2 求解最小割集 | 第26-28页 |
2.4 建立爆破安全检查表 | 第28-32页 |
2.4.1 爆破施工因素 | 第29页 |
2.4.2 爆破设计因素 | 第29-30页 |
2.4.3 爆破有害效应因素 | 第30-31页 |
2.4.4 安全检查表打分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徐淮场路堑爆破施工方案确定及实施 | 第34-57页 |
3.1 徐淮场路堑爆破开挖范围的确定 | 第34-37页 |
3.1.1 爆破有害效应的影响范围分析 | 第34-35页 |
3.1.2 徐淮场路堑爆破影响范围确定 | 第35-37页 |
3.2 爆破振动效应对京沪高铁的影响 | 第37-45页 |
3.2.1 midasGTS/NX动力分析 | 第37页 |
3.2.2 建模 | 第37-39页 |
3.2.3 特征值分析 | 第39-40页 |
3.2.4 动力分析 | 第40-45页 |
3.3 控制爆破在徐淮场路堑施工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3.3.1 浅孔爆破 | 第46-47页 |
3.3.2 深孔爆破 | 第47-48页 |
3.4 静态爆破辅助机械破碎在徐淮场路堑施工中的应用 | 第48-51页 |
3.4.1 机械破碎开挖 | 第49页 |
3.4.2 静态爆破 | 第49-51页 |
3.5 爆破试爆振动监测 | 第51-56页 |
3.5.1 爆破振动监测仪器 | 第52页 |
3.5.2 试爆地点与振动监测点的选择 | 第52-53页 |
3.5.3 试爆振动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53-54页 |
3.5.4 爆破施工振动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近邻建(构)筑物路堑爆破快速施工安全防护技术 | 第57-79页 |
4.1 徐淮场路堑爆破施工安全防护技术 | 第57-62页 |
4.1.1 爆破减振技术 | 第57-58页 |
4.1.2 爆破飞石和滚石防护技术 | 第58-61页 |
4.1.3 爆破噪音和冲击波防护措施 | 第61-62页 |
4.1.4 爆破有毒气体的防护 | 第62页 |
4.2 爆破振动的防护措施 | 第62-67页 |
4.2.1 爆破振动速度与爆破应力的关系 | 第63-64页 |
4.2.2 爆破减振措施 | 第64-67页 |
4.3 爆破飞石的防护措施 | 第67-73页 |
4.3.1 爆破飞石和滚石计算 | 第67-68页 |
4.3.2 主动防护措施 | 第68-70页 |
4.3.3 被动防护措施 | 第70-73页 |
4.4 冲击波和噪音的防护措施 | 第73-76页 |
4.4.1 爆破冲击波及噪音的产生原因 | 第74页 |
4.4.2 爆破冲击波及噪音的影响范围 | 第74-75页 |
4.4.3 爆破冲击波的安全防护措施 | 第75-76页 |
4.5 爆破有害气体的防护措施 | 第76-78页 |
4.5.1 爆破有害气体产生的原因 | 第76-77页 |
4.5.2 爆破有害气体及粉尘的防护 | 第77-78页 |
4.6 爆破安全防护体系 | 第7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5.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