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大容量可逆隐写算法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数字隐写技术 | 第15-26页 |
2.1 数字隐写技术介绍 | 第15-17页 |
2.1.1 信息隐藏、数字水印、隐写术 | 第15页 |
2.1.2 数字隐写技术性能需求 | 第15-17页 |
2.2 可逆数字隐写技术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可逆隐写技术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2 可逆隐写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2.2.3 可逆隐写技术的分类 | 第19页 |
2.3 可逆隐写典型算法 | 第19-24页 |
2.3.1 空间域算法 | 第20-22页 |
2.3.2 变换域算法 | 第22-24页 |
2.4 可逆隐写性能评价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基于图像块的广义差值可逆隐写算法 | 第26-36页 |
3.1 Alattar算法 | 第26-29页 |
3.1.1 Alattar算法的概述 | 第26-28页 |
3.1.2 提取与嵌入方法 | 第28-29页 |
3.2 图像块类型 | 第29-31页 |
3.2.1 判断方法 | 第29-30页 |
3.2.2 判断块方向 | 第30-31页 |
3.3 改进的算法设计 | 第31-32页 |
3.3.1 嵌入方法 | 第31-32页 |
3.3.2 提取与恢复方法 | 第32页 |
3.4 实验仿真与结果 | 第32-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基于位平面分解和广义差值可逆隐写算法 | 第36-43页 |
4.1 广义差值算法 | 第36页 |
4.2 位平面分解理论 | 第36-39页 |
4.2.1 位平面理论概述 | 第36-38页 |
4.2.2 位平面分解的应用 | 第38-39页 |
4.3 改进的算法设计 | 第39-40页 |
4.3.1 数据嵌入 | 第39-40页 |
4.3.2 数据提取和图像恢复 | 第40页 |
4.4 实验仿真与结果 | 第40-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43-4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44-4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