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国外学者对行政合同的研究 | 第12-13页 |
2.国内学者对行政合同的研究 | 第13-14页 |
3.行政合同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1.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页 |
3.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一、行政合同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 第17-22页 |
(一)行政合同概念 | 第17-18页 |
1.依法认定行政合同 | 第17页 |
2.行政合同与单方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 | 第17-18页 |
3.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区别 | 第18页 |
(二)行政合同特征 | 第18-19页 |
1.主体特征 | 第18页 |
2.目的特征 | 第18-19页 |
3.法律关系特征 | 第19页 |
4.合意性特征 | 第19页 |
(三)行政合同丰富了行政管理的手段 | 第19-22页 |
1.填补法律空白,丰富行政手段 | 第19-20页 |
2.推动民主行政,改善社会关系 | 第20页 |
3.增强服务理念,政府职能转变 | 第20页 |
4.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 第20-21页 |
5.吸收民众智慧,激发民众能动性 | 第21-22页 |
二、行政合同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 第22-29页 |
(一)国家政策对行政合同应用于行政管理指引了方向 | 第22页 |
(二)法律法规对采用行政合同进行行政管理明确了要求 | 第22-25页 |
1.行政合同在立法上的体现 | 第23-24页 |
2.行政合同在行政法规的体现 | 第24-25页 |
3.行政合同在地方性法规的体现 | 第25页 |
(三)行政合同在行政管理中的适用类型 | 第25-29页 |
1.特许经营类合同 | 第25-26页 |
2.征收征用补偿类合同 | 第26页 |
3.自然资源出让承包类合同 | 第26页 |
4.政府采购类合同 | 第26页 |
5.公私合作类合同 | 第26-27页 |
6.行政给付类合同 | 第27页 |
7.执行保证类合同 | 第27页 |
8.教学科研类合同 | 第27页 |
9.意定行政合同 | 第27-29页 |
三、行政合同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42页 |
(一)四类典型行政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8页 |
1.合作经营类行政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2.房屋征收补偿类行政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3.土地使用权转让类行政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4.廉租房租金类行政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二)行政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1.行政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 | 第38-40页 |
2.行政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四、充分发挥行政合同在行政管理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 第42-56页 |
(一)加快启动行政合同立法,确保有法可依 | 第42-43页 |
1.行政合同的行政性定位 | 第42页 |
2.行政合同的原则 | 第42页 |
3.行政合同的适法规则 | 第42页 |
4.行政合同的签订形式 | 第42-43页 |
5.行政合同的流程 | 第43页 |
6.行政合同责任形式 | 第43页 |
(二)明确行政合同适用标准,防止行政合同滥用 | 第43-45页 |
1.法律不禁止原则 | 第43-44页 |
2.有助于行政管理原则 | 第44页 |
3.非禁止事项原则 | 第44-45页 |
(三)规范行政合同缔结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 第45-48页 |
1.行政合同缔结方式 | 第45-46页 |
2.行政合同缔结原则 | 第46-47页 |
3.行政合同缔结步骤 | 第47-48页 |
(四)加强行政合同审查,防止合同效力瑕疵 | 第48-50页 |
1.审查行政合同主体资格 | 第48页 |
2.审查行政合同的内容 | 第48-49页 |
3.审查是否侵害第三人利益 | 第49-50页 |
4.审查行政合同的程序 | 第50页 |
(五)规制行政主体优益权,保障相对人信赖利益 | 第50-52页 |
1.行政优益权要有法可依 | 第51页 |
2.行政优益权要以公共利益为目的 | 第51页 |
3.行政优益权要依法定程序行使 | 第51-52页 |
4.优益权行使后要给予相对人无过错补偿 | 第52页 |
(六)完善行政合同救济制度,确保纠纷及时有效解决 | 第52-56页 |
1.完善非诉解决制度 | 第52-53页 |
2.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