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抵押财产转让效力的基本问题-从一则典型案例谈起 | 第11-14页 |
(一)案情概要 | 第11-12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12页 |
(三)抵押财产转让制度的价值目标 | 第12-14页 |
1、实现“物尽其用”的价值目标 | 第13页 |
2、实现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13-14页 |
二、抵押财产转让效力的模式考察 | 第14-19页 |
(一)德国模式:抵押权追及效力与代为清偿相结合 | 第14-15页 |
(二)法国模式:抵押权追及效力与涤除权相结合 | 第15-16页 |
(三)日本模式:双重主义 | 第16-17页 |
(四)不同模式下当事人利益保护之比较分析 | 第17-19页 |
三、我国抵押财产转让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19-24页 |
(一)立法沿革 | 第19-21页 |
(二)《物权法》第191条立法精神简析 | 第21-24页 |
1、“自由转让说”与“限制转让说”之争 | 第21-23页 |
2、对我国《物权法》第191条立法精神的评析 | 第23-24页 |
四、我国抵押财产转让效力分析 | 第24-36页 |
(一)抵押财产转让对抵押权人效力分析 | 第24-28页 |
1、抵押权追及效力的争议与确认 | 第24-26页 |
2、价金物上代位性分析 | 第26-28页 |
(二)抵押财产转让对抵押人效力分析 | 第28-33页 |
1、“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的规范含义 | 第29-30页 |
2、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效力争议 | 第30-31页 |
3、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效力判定-区分原则 | 第31-33页 |
(三)抵押财产转让对财产受让人效力分析 | 第33-36页 |
1、权利负担的清除方式 | 第33-34页 |
2、我国抵押财产受让人所享有的权利负担清除方式之争议 | 第34-36页 |
五、对《物权法》第191条之评析 | 第36-45页 |
(一)《物权法》第191条的合理性与不足 | 第36-38页 |
(二)当事人之间利益平衡的实现 | 第38-45页 |
1、实现当事人之间利益平衡的方式 | 第38-39页 |
2、实现当事人之间利益平衡的选择 | 第39-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