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重买卖规则的立法完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境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境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1-13页 |
2 多重买卖处理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2.1 多重买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第13-15页 |
2.1.1 多重买卖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2 多重买卖的类型梳理 | 第14-15页 |
2.2 多重买卖中的二元利益冲突 | 第15-18页 |
2.2.1 出卖人行为的正当性 | 第15-17页 |
2.2.2 出卖人行为的归责性 | 第17-18页 |
2.3 三种相关物权变动立法体例 | 第18-19页 |
2.3.1 债权意思主义 | 第18页 |
2.3.2 物权形式主义 | 第18-19页 |
2.3.3 债权形式主义 | 第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我国多重买卖规则的解读辨析 | 第20-31页 |
3.1 普通动产多重买卖的法律处理规则 | 第20-24页 |
3.1.1 规则解读 | 第20页 |
3.1.2 争议问题 | 第20-22页 |
3.1.3 学说概览 | 第22-24页 |
3.2 特殊动产多重买卖的法律处理原则 | 第24-27页 |
3.2.1 规则解读 | 第24-25页 |
3.2.2 争议问题 | 第25页 |
3.2.3 学说概览 | 第25-27页 |
3.3 不动产多重买卖的法律处理规则 | 第27-30页 |
3.3.1 规则解读 | 第27页 |
3.3.2 争议问题 | 第27-28页 |
3.3.3 学说概览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当前问题发现与未来路径反思 | 第31-35页 |
4.1 现行规则的问题 | 第31-32页 |
4.1.1 有悖诚实信用原则 | 第31页 |
4.1.2 影响市场交易效率 | 第31页 |
4.1.3 不当限制处分权能 | 第31-32页 |
4.1.4 违反债权平等原则 | 第32页 |
4.2 未来完善的反思 | 第32-34页 |
4.2.1 完善路径的逻辑起点 | 第32-33页 |
4.2.2 完善路径的理论预设 | 第33-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5 我国多重买卖规则的完善设想 | 第35-42页 |
5.1 规则完善的立法原则 | 第35-36页 |
5.1.1 应符合债权的平等性 | 第35页 |
5.1.2 应坚守合同原则有效 | 第35页 |
5.1.3 应注重实现利益均衡 | 第35-36页 |
5.2 规则完善的路径生成 | 第36-41页 |
5.2.1 普通动产多重买卖的法律处理规则 | 第36-37页 |
5.2.2 特殊动产多重买卖的法律处理规则 | 第37-39页 |
5.2.3 被违约买受人权利救济的程序途径 | 第39-4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