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转录因子MYB59调控低钾条件下K+/NO3-转运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写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7页
    1.1 钾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生理功能第14-31页
        1.1.1 钾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第14页
        1.1.2 植物体内钾的生理功能第14-17页
        1.1.3 植物缺钾症状第17-18页
        1.1.4 植物中钾的吸收和转运机制第18-28页
        1.1.5 钾通道和钾转运体的调控机制第28-31页
    1.2 氮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生理功能第31-40页
        1.2.1 植物体内氮的生理功能第31-32页
        1.2.2 植物缺氮或氮肥过量的症状第32页
        1.2.3 植物中NO_3~-的吸收和转运机制第32-40页
    1.3 植物体内钾和氮吸收利用的相互影响第40-41页
    1.4 MYB转录因子对植物响应的调控第41-45页
        1.4.1 MYB转录因子的结构第41-43页
        1.4.2 MYB转录因子的功能第43-45页
        1.4.3 MYB59的研究进展第45页
    1.5 本研究工作的立题依据和意义第45-4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7-84页
    2.1 实验材料第47-49页
        2.1.1 植物材料第47页
        2.1.2 常用菌株第47页
        2.1.3 常用载体第47-48页
        2.1.4 常用实验仪器第48页
        2.1.5 常用试剂第48-49页
    2.2 实验方法第49-80页
        2.2.1 拟南芥的培养与种植第49-50页
        2.2.2 遗传分析及图位克隆第50-52页
        2.2.3 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的鉴定第52-56页
        2.2.4 转基因材料的获得及筛选第56-58页
        2.2.5 K~+和NO_3~-含量的测定第58-59页
        2.2.6 ~(86)Rb~+同位素吸收实验第59-60页
        2.2.7 分子克隆与载体构建第60-64页
        2.2.8 目的基因转录水平表达分析第64-67页
        2.2.9 酵母相关实验方法第67-69页
        2.2.10 原核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His-tag融合蛋白)第69-70页
        2.2.11 SDS-PAGE及Western Blot第70-73页
        2.2.12 凝胶阻滞实验(EMSA)第73-76页
        2.2.1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第76-79页
        2.2.14 半体内Cell-Free降解实验第79-80页
    2.3 实验所用引物第80-84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4-117页
    引言第84页
    3.1 lks3突变体具有低钾敏感表型第84-86页
        3.1.1 lks3突变体的获得及鉴定第84-85页
        3.1.2 lks3突变体K~+含量的测定第85-86页
    3.2 LKS3编码转录因子蛋白MYB59第86-91页
        3.2.1 基因At1g70390其它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与表型第86页
        3.2.2 基因At1g70390回补lks3材料的鉴定与表型第86-87页
        3.2.3 TAIL-PCR寻找引起lks3低钾敏感表型的目的基因第87-88页
        3.2.4 图位克隆寻找引起lks3低钾敏感表型的目的基因第88-91页
    3.3 MYB59参与拟南芥K~+和NO_3~-从根向冠的转运第91-97页
        3.3.1 myb59突变体及回补材料表型观察第91-93页
        3.3.2 myb59突变体及回补材料K~+含量及NO_3~-含量测定第93-94页
        3.3.3 myb59突变体及回补材料木质部伤流液中K~+含量及NO_3~-含量测定第94-95页
        3.3.4 myb59各转录本回补材料表型观察第95-96页
        3.3.5 MYB59特异地参与钾营养胁迫的调控过程第96-97页
    3.4 MYB59作为转录因子正向调控NRT1.5基因的表达第97-103页
        3.4.1 MYB59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第97-98页
        3.4.2 myb59突变体及回补材料中NRT1.5基因的表达检测第98-101页
        3.4.3 MYB59和NRT1.5的表达部位部分重叠第101页
        3.4.4 观察pNRT1.5:GUS转基因材料组织染色的强弱第101-102页
        3.4.5 观察pNRT1.5:NRT1.5-GFP转基因材料GFP荧光的强弱第102-103页
    3.5 MYB59.3与NRT1.5的启动子直接结合第103-106页
        3.5.1 ChIP-qPCR实验验证MYB59.3在体内直接结合NRT1.5的启动子第103-104页
        3.5.2 EMSA实验验证MYB59.3在体外直接结合NRT1.5的启动子第104-106页
    3.6 NRT1.5是MYB59的遗传上位基因第106-113页
        3.6.1 myb59和nrt1.5突变体对低钾的敏感程度较为一致第106-108页
        3.6.2 MYB59和NRT1.5在低钾响应过程中处于同一通路第108-111页
        3.6.3 MYB59和NRT1.5的遗传关系研究第111-113页
    3.7 MYB59和NRT1.5对低钾的响应第113-117页
        3.7.1 MYB59总RNA和NRT1.5对低钾的响应第113-114页
        3.7.2 MYB59各转录本对低钾的响应第114-115页
        3.7.3 MYB59.3蛋白对低钾的响应第115-117页
第四章 讨论第117-120页
    4.1 MYB59和NRT1.5在K~+/NO_3~-的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第117-118页
    4.2 MYB59存在可变剪切第118-119页
    4.3 MYB59存在转录后修饰第119-120页
第五章 结论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作者简历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achazo-He-Yuan形式设计的微分算符
下一篇:干细胞对其所在抗分化微环境的主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