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学明乡土散文意象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价值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彭学明乡土散文中的意象类型 | 第16-35页 |
第一节 自然意象的呈现 | 第16-21页 |
一、湘西之“山” | 第16-19页 |
二、湘西之“水” | 第19-21页 |
第二节 人物意象的塑造 | 第21-29页 |
一、质朴的湘西人 | 第21-23页 |
二、乡下人眼中的城里人 | 第23-26页 |
三、“娘”形象的矗立 | 第26-29页 |
第三节 民俗意象的展示 | 第29-35页 |
一、哭嫁——湘西女性的人生转型 | 第30-31页 |
二、边边场、挑葱会——湘西男女的生命狂欢 | 第31-33页 |
三、上刀梯——山地民族的尚武精神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彭学明乡土散文意象的艺术阐释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别具特色的艺术追求 | 第35-37页 |
一、湘西书写者的意象选择 | 第35-36页 |
二、水流花落中的创作流变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散文意象的情感肌质 | 第37-40页 |
一、湘西:情感迸发的源泉 | 第38-39页 |
二、“情”与“理”的碰撞 | 第39-40页 |
三、“情”与“美”的交织 | 第40页 |
第三节 散文意象的文化承载 | 第40-44页 |
一、地域文化的融铸 | 第41-42页 |
二、民族精神的传承 | 第42-43页 |
三、时空变迁的选择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彭学明乡土散文意象的艺术风格 | 第44-50页 |
第一节 素朴厚重的意象建构 | 第44-47页 |
一、从“无”到“有”的心灵归程 | 第45-46页 |
二、厚重意象的艺术回归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散文意象的艺术表达 | 第47-50页 |
一、强健勃郁的叙述特质 | 第47-48页 |
二、富于诗性的湘西书写 | 第48-49页 |
三、苍凉悲壮的现实再现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彭学明采访录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