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3.1 国内园林光影应用设计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2 国外光影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1-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2.1.1 城市公园 | 第21页 |
2.1.2 空间 | 第21-22页 |
2.1.3 光影 | 第22-23页 |
2.1.4 空间与光影关系 | 第2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2.1 几何光学理论 | 第23-24页 |
2.2.2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24-25页 |
2.2.3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 | 第25-26页 |
3 城市公园空间塑造中的光影设计案例分析 | 第26-41页 |
3.1 竹园 | 第26-30页 |
3.1.1 竹园概况 | 第26页 |
3.1.2 竹园功能性个体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光影要素分析 | 第26-27页 |
3.1.3 竹园空间光影序列分析与经典案例对比 | 第27-29页 |
3.1.4 小结 | 第29-30页 |
3.2 郑州市绿博园 | 第30-35页 |
3.2.1 日本三重县园 | 第30-32页 |
3.2.2 厦门园 | 第32-35页 |
3.2.3 小结 | 第35页 |
3.3 安阳游园二标段下沉广场 | 第35-37页 |
3.3.1 项目概况 | 第35页 |
3.3.2 空间布置与要素分析 | 第35-36页 |
3.3.3 植物分区与光影设计 | 第36-37页 |
3.3.4 光影设计与人性化设计分析 | 第37页 |
3.4 光影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难点解读 | 第37-40页 |
3.4.1 自然光影方向的不稳定性 | 第37-38页 |
3.4.2 光影的无实体性 | 第38-39页 |
3.4.3 园林空间中光影的复杂性 | 第39页 |
3.4.4 昼夜景观氛围差异较大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全程化的光影景观设计方法 | 第41-49页 |
4.1 场地宏观光影条件分析 | 第41页 |
4.1.1 自然条件 | 第41页 |
4.1.2 社会条件 | 第41页 |
4.2 结合光影与外部空间行为习性的场地道路布置 | 第41-42页 |
4.2.1 道路上的光影 | 第41-42页 |
4.2.2 外部空间行为习性 | 第42页 |
4.3 结合光影构图方法与格式塔知觉理论的场地空间塑造 | 第42-45页 |
4.3.1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园林空间光影艺术效果表现 | 第42-43页 |
4.3.2 光影构图方法与光影空间意境营造 | 第43-45页 |
4.4 以几何光学理论为主的园林光影景观小品设计 | 第45-47页 |
4.4.1 光影景观小品类型 | 第45-47页 |
4.4.2 最佳光影效果观赏角度 | 第47页 |
4.5 结合适地适树原则与乔木枝叶光影特征的植物策略 | 第47-49页 |
4.5.1 适地适树原则 | 第47页 |
4.5.2 乔木光影特征分析 | 第47-48页 |
4.5.3 场地空间植物光影策略 | 第48-49页 |
5 全程化光影景观设计实践——以三门峡市陕州区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为例 | 第49-66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49-51页 |
5.1.1 区位分析 | 第49-50页 |
5.1.2 原有场地优劣势解读与整体光影条件分析 | 第50-51页 |
5.2 设计思路 | 第51-53页 |
5.2.1 设计原则及依据 | 第51-52页 |
5.2.2 方案提升措施 | 第52页 |
5.2.3 全程化光影景观设计改造理念 | 第52-53页 |
5.3 方案设计 | 第53-66页 |
5.3.1 高阳公园 | 第53-55页 |
5.3.2 甘棠公园 | 第55-61页 |
5.3.3 世纪广场 | 第61-63页 |
5.3.4 神泉广场 | 第63-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6.1 人工光影与自然光影相结合 | 第66页 |
6.2 多种类介质组合空间 | 第66页 |
6.3 系统化的光影效果考虑 | 第66页 |
6.4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