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淮猪与巴马香猪杂交F1代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的测定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英文缩略词说明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巴马香猪和淮猪的开发利用现状第12-14页
        1.1.1 巴马香猪的保种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第12-13页
        1.1.2 淮猪的保种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第13-14页
    1.2 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4-16页
        1.2.1 品种差异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14页
        1.2.2 公猪精液质量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14-15页
        1.2.3 科学管理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15页
        1.2.4 经济杂交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15-16页
    1.3 猪生长育肥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6-18页
        1.3.1 品种对育肥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第16页
        1.3.2 日粮水平对育肥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第16-17页
        1.3.3 经济杂交对育肥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第17-18页
    1.4 猪肉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第18-19页
        1.4.2 不同品种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第18页
        1.4.3 鲜味物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第18-19页
        1.4.4 其他因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第19页
        1.4.5 经济杂交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第19页
    1.5 杂交效应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第19-20页
    1.6 本论文立题依据和选题意义第20-21页
引言第21-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1.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1.1.2 试验对象及数据记录采集第22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2-23页
    1.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1.2.1 繁殖性状试验方法第23页
        1.2.2 胴体性状实验测定的指标和方法第23页
        1.2.3 肉质性状实验测定方法第23页
        1.2.4 营养成分及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第23-24页
        1.2.5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24-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5-32页
    2.1 繁殖性能结果与分析第25-26页
        2.1.1 淮猪跟巴马香猪杂交对繁殖性能影响的结果第25页
        2.1.2 亲本与杂交子代淮巴猪繁殖性能比较的分析第25-26页
    2.2 屠宰性能结果与分析第26-27页
        2.2.1 亲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屠宰性能比较的结果第26页
        2.2.2 母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的屠宰性能的测定分析第26-27页
    2.3 胴体品质性能结果与分析第27-28页
        2.3.1 亲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胴体品质测定比较的结果第27页
        2.3.2 母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的胴体品质的测定分析第27-28页
    2.4 背最长肌营养成分结果与分析第28-29页
        2.4.1 亲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背最长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第28-29页
        2.4.2 母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背最长肌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第29页
    2.5 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测定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2.5.1 亲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测定的结果第29-30页
        2.5.2 母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分析第30页
        2.5.3 亲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第30页
        2.5.4 母本巴马香猪与杂交子代淮巴猪背最长肌氨基酸的测定分析第30-32页
3 讨论第32-35页
    3.1 亲本和淮巴杂交F1代的繁殖性能比较第32页
    3.2 亲本巴马香猪与淮巴杂交F1代的屠宰性能比较第32页
    3.3 亲本巴马香猪与淮巴杂交F1代的胴体肉质性能比较第32-33页
    3.4 亲本巴马香猪与淮巴杂交F1代背最长肌的营养成分比较第33页
    3.5 亲本巴马香猪与淮巴杂交F1代背最长肌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的比较第33-34页
    3.6 亲本巴马香猪与淮巴杂交F1代背最长肌的氨基酸成分及含量的比较第34-35页
4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2页
作者简介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樟精油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
下一篇:GABA对LPS诱导MAC-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