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前言 | 第10-12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2.1 对乒乓球运动中与本文相关的概念的研究 | 第12-15页 |
| 2.2 对乒乓球比赛中技战术的特征及发展的研究 | 第15-19页 |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 3.2.2 录像观察法 | 第20-22页 |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22-23页 |
| 3.2.4 逻辑分析法 | 第23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88页 |
| 4.1 马龙总得失分情况分析 | 第24-40页 |
| 4.1.1 马龙发球轮技战术特征分析 | 第24-34页 |
| 4.1.2 马龙接发球轮技战术特征分析 | 第34-40页 |
| 4.1.3 小结 | 第40页 |
| 4.2 张继科总得失分情况分析 | 第40-53页 |
| 4.2.1 张继科发球轮技战术特征分析 | 第41-47页 |
| 4.2.2 张继科接发球轮技战术特征分析 | 第47-53页 |
| 4.2.3 小结 | 第53页 |
| 4.3 奥恰洛夫总得失分情况分析 | 第53-68页 |
| 4.3.1 奥恰洛夫发球轮技战术特征分析 | 第54-62页 |
| 4.3.2 奥恰洛夫接发球轮技战术特征分析 | 第62-68页 |
| 4.3.3 小结 | 第68页 |
| 4.4 水谷隼总得失分情况分析、 | 第68-84页 |
| 4.4.1 水谷隼发球轮技战术特征分析 | 第69-77页 |
| 4.4.2 水谷隼接发球轮技战术特征分析 | 第77-83页 |
| 4.4.3 小结 | 第83-84页 |
| 4.5 四名运动员发球轮和接发球轮得失分特征的对比分析 | 第84-88页 |
| 4.5.1 四名运动员发球轮得失分的对比分析 | 第84-86页 |
| 4.5.2 四名运动员接发球轮得失分的对比分析 | 第86-88页 |
| 5 结论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附录 | 第93-94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