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2.1 主观幸福感研究 | 第10-15页 |
1.2.2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3 消费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 第18-20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2 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2.1 消费者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1.1 目标理论 | 第22页 |
2.1.2 比较理论 | 第22-23页 |
2.1.3 期望理论 | 第23页 |
2.1.4 幸福(满意)层级理论 | 第23-24页 |
2.2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基本理论 | 第24-28页 |
2.2.1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提出、发展与现状 | 第24-27页 |
2.2.2 消费信贷理论 | 第27-28页 |
2.3 互联网消费信贷与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理 | 第28-30页 |
3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0-31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3.3.1 文献分析法 | 第32页 |
3.3.2 比较分析法 | 第32页 |
3.3.3 问卷调查法 | 第32-33页 |
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页 |
3.4.2 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 | 第33页 |
3.4.3 相关分析 | 第33-34页 |
3.4.4 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4 问卷的制作与质量分析 | 第35-40页 |
4.1 问卷的制作与修订 | 第35-36页 |
4.1.1 主观幸福感量表的量表制作与修订 | 第35页 |
4.1.2 互联网消费信贷量表的量表制作与修订 | 第35-36页 |
4.2 信度分析 | 第36-38页 |
4.2.1 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信度分析 | 第36页 |
4.2.2 互联网消费信贷量表的信度分析 | 第36-38页 |
4.3 效度分析 | 第38-40页 |
4.3.1 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39页 |
4.3.2 互联网消费信贷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39-40页 |
5 假设检验与数据分析 | 第40-54页 |
5.1 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40-46页 |
5.1.1 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结果 | 第40-43页 |
5.1.2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差异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5.2 互联网消费信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7-54页 |
5.3.1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7-49页 |
5.3.2 基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9-52页 |
5.3.3 基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主观幸福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2-54页 |
6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局限 | 第54-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1.1 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分析结论 | 第54-55页 |
6.1.2 互联网消费信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结论 | 第55页 |
6.1.3 互联网消费信贷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55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