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2页 |
1.1 磷脂信号概述 | 第10-21页 |
1.1.1 磷脂酶的分类 | 第10-12页 |
1.1.2 植物PI-PLC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1.3 植物PI-PLC的结构 | 第12-14页 |
1.1.4 植物PI-PLC受调控的方式 | 第14-18页 |
1.1.5 植物PI-PLC的生理功能 | 第18-21页 |
1.2 盐胁迫概述 | 第21-30页 |
1.2.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21-23页 |
1.2.2 耐盐机制 | 第23-27页 |
1.2.3 盐胁迫下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27-29页 |
1.2.4 盐胁迫的早期信号转导途径 | 第29-30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44页 |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32-33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2.1.2 载体及菌株材料 | 第32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3-44页 |
2.2.1 植物材料的培养及处理 | 第33-34页 |
2.2.2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34页 |
2.2.3 反转录 | 第34-35页 |
2.2.4 质粒的提取 | 第35页 |
2.2.5 AtPLC4基因的定点突变 | 第35页 |
2.2.6 原核蛋白表达载体构建 | 第35-36页 |
2.2.7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页 |
2.2.8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6页 |
2.2.9 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6-37页 |
2.2.10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37页 |
2.2.11 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 第37-38页 |
2.2.12 植物可溶性蛋白提取 | 第38-39页 |
2.2.13 SDS-PAGE与免疫印迹分析 | 第39页 |
2.2.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9-40页 |
2.2.1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40页 |
2.2.16 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40-41页 |
2.2.17 PI-PLC酶活性测定 | 第41-42页 |
2.2.18 Na~+和K~+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2.2.19 胞内Ca~(2+)含量的测定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4-72页 |
3.1 盐胁迫可上调AtPLC4的转录水平 | 第44-45页 |
3.2 拟南芥AtPLC4负调控盐胁迫响应过程 | 第45-54页 |
3.2.1 plc4突变体幼苗对盐胁迫敏感度降低 | 第45-48页 |
3.2.2 plc4突变体幼苗对盐胁迫敏感度降低是对Na~+的特异响应 | 第48-50页 |
3.2.3 AtPLC4过表达幼苗对盐胁迫敏感度增强 | 第50-52页 |
3.2.4 AtPLC4过表达幼苗对盐胁迫敏感度增强是对Na~+的特异响应 | 第52-54页 |
3.3 AtPLC4的组织表达模式 | 第54页 |
3.4 AtPLC4在拟南芥细胞中的定位 | 第54-56页 |
3.4.1 正常生长条件下AtPLC4在细胞中的定位 | 第54-55页 |
3.4.2 盐胁迫条件下AtPLC4在细胞中的定位 | 第55-56页 |
3.5 PI-PLC活性对AtPLC4参与盐胁迫响应过程是必需的 | 第56-61页 |
3.5.1 AtPLC4活性位点的突变可显著降低其PI-PLC活性 | 第57-59页 |
3.5.2 过表达失活形式的AtPLC4不能增强幼苗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 | 第59-61页 |
3.6 AtPLC4可调控拟南芥幼苗胞内Ca~(2+)水平 | 第61-63页 |
3.6.1 过表达AtPLC4可上调拟南芥幼苗胞内Ca~(2+)水平 | 第61-62页 |
3.6.2 AtPLC4可调控盐胁迫诱导的胞内Ca~(2+)上升的过程 | 第62-63页 |
3.7 EGTA可部分恢复AtPLC4过表达幼苗对盐胁迫敏感度增强的表型 | 第63-65页 |
3.8 AtPLC4可调控盐胁迫响应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65-67页 |
3.9 AtPLC4调控拟南芥幼苗中Na~+和K~+的积累 | 第67-72页 |
3.9.1 AtPLC4缺失可增强盐胁迫条件下幼苗中Na~+和K~+的积累 | 第68-69页 |
3.9.2 AtPLC4过表达可减弱盐胁迫条件下幼苗中Na~+和K~+的积累 | 第69-72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72-78页 |
4.1 讨论 | 第72-75页 |
4.2 展望 | 第75-7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