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37页 |
1.1 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1-14页 |
1.2 本文研究范畴 | 第14-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32页 |
1.4 研究方法与实施路径 | 第32-34页 |
1.5 选题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34-37页 |
2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水权配置模式的变迁 | 第37-60页 |
2.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37-41页 |
2.2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第41-43页 |
2.3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体制与水治理、水权配置模式 | 第43-44页 |
2.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治理与水权配置模式 | 第44-49页 |
2.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对水治理与水权配置模式的要求 | 第49-60页 |
3 黄河流域水权配置的历史演变 | 第60-77页 |
3.1 黄河流域水权政府配置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60-70页 |
3.2 黄河流域水权市场配置的历史沿革 | 第70-77页 |
4 国外水权配置、交易实践及其对黄河流域水权配置的启示 | 第77-91页 |
4.1 从水权到可交易水权、水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 第77-80页 |
4.2 国外水权配置与交易实践及其经验与教训 | 第80-85页 |
4.3 国外水权配置与交易实践对黄河流域水权配置的启示 | 第85-91页 |
5 我国现行制度条件下黄河流域两种水权配置模式比较 | 第91-98页 |
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种水权配置模式 | 第91-93页 |
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权政府配置模式与市场配置模式的比较 | 第93-96页 |
5.3 水权配置中的混合模式建议方案的提出 | 第96-98页 |
6 黄河流域水权配置混合模式的构建 | 第98-162页 |
6.1 黄河流域水权配置宏观要求 | 第98-105页 |
6.2 黄河流域水权配置混合模式的合理性 | 第105-107页 |
6.3 黄河流域水权混合模式具体方案的建议 | 第107-159页 |
6.4 水权配置混合模式制度方案的可行性 | 第159-162页 |
7 结语与研究展望 | 第162-166页 |
7.1 结语 | 第162-16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65-166页 |
后记 | 第166-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3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83-184页 |
附录2 对黄河水利委员会及郑州市河务局等的调研题纲及解答整理 | 第184-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