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至情·尚欲·适理--冯梦龙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观念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缘起第9-10页
    二、冯梦龙女性观研究综述第10-14页
    三、研究思路、论文框架和创新点第14-16页
第一章 晚明社会与文化思潮第16-24页
    一、商品经济对于社会秩序的冲击第16-18页
    二、竞奢享乐的社会风尚第18-19页
    三、从俗尚情的民间审美趋向第19-21页
    四、晚明时期女性观念的拓展第21-24页
第二章 冯梦龙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第24-36页
    第一节 官宦富家女子第24-27页
        一、坚守妇德型第24-26页
        二、智慧才能型第26-27页
    第二节 平民女子第27-30页
        一、自主叛逆型第27-28页
        二、变节失德型第28-30页
    第三节 娼妓第30-34页
        一、才智双全型第30-31页
        二、痴情忠贞型第31-32页
        三、道德败坏型第32-34页
    第四节 三姑六婆及其他女性形象第34-36页
第三章 冯梦龙女性形象的思想意涵第36-55页
    第一节 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文化意涵第36-42页
        一、对女性智慧的推崇第36-38页
        二、对女子再嫁的认同第38-40页
        三、对妓女群体的正面叙述第40-42页
    第二节 女性个体意识中的“情”与“欲”第42-48页
        一、以情为本:两性关系中“情”的彰显第42-45页
        二、肯定性欲:女性身体的自我表达第45-48页
    第三节 性别符号与刻板印象第48-55页
        一、“色欲亡身”的女性寓言第48-50页
        二、“才子佳人”模式下的“卑者”第50-53页
        三、底层女性的贬低:“三姑六婆”形象及其寓意第53-55页
第四章 冯梦龙女性观念的拓展和局限第55-71页
    第一节 “情”与“理”的和解第55-59页
        一、以情为核心第55-56页
        二、女性贞节观的新论第56-57页
        三、性别规范中两性关系的突破第57-59页
    第二节 女性话语空间的有限拓展第59-65页
        一、作为叙述主体的女性第60-62页
        二、身体书写和情欲表达第62-63页
        三、从家庭走向社会公共领域的尝试第63-65页
    第三节 无法摆脱男性视域的女性意识第65-71页
        一、被“物化”的女性身体第65-67页
        二、作为“协助者”的智慧女性第67-69页
        三、寄托士人道德理想的女性第69-71页
第五章 冯梦龙女性观念的审美价值与影响第71-74页
    一、情、欲、理交织的审美价值取向第71-72页
    二、冯梦龙女性审美观的文学意义第72-73页
    三、冯梦龙女性观念的社会影响第73-74页
结语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曼德尔施塔姆早期诗歌创作中的陌生化:隐喻,逆喻和历史意象
下一篇:“五四”女性书信体小说文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