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婺源李坑景区—社区竞合度测度及其协调机制研究--基于村民感知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1 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第9页
        1.1.2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力抓手第9页
        1.1.3 婺源李坑景区与社区的关系呈持续恶化态势第9-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2 景区—社区关系研究综述第14页
        1.2.3 婺源李坑景区相关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1 理论意义第15-16页
        1.3.2 现实意义第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1 文献分析法第17-18页
        1.5.2 实地调查法第18页
        1.5.3 实证研究法第18-19页
第2章 古村落旅游景区—社区竞合关系研究的基础性分析第19-25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9页
        2.1.1 古村落旅游第19页
        2.1.2 社区参与第19页
    2.2 竞合理论第19-20页
        2.2.1 基本内涵第19-20页
        2.2.2 应用研究第20页
    2.3 “相对剥夺感”理论第20-21页
        2.3.1 基本内涵第20-21页
        2.3.2 应用研究第21页
    2.4 地役权理论第21-23页
        2.4.1 基本内涵第21-22页
        2.4.2 应用研究第22-23页
    2.5 SPSS和AMOS方法第23-25页
        2.5.1 SPSS和AMOS软件的功能第23页
        2.5.2 SPSS和AMOS软件的应用研究第23-25页
第3章 婺源李坑景区-社区的竞合关系发展现状分析第25-35页
    3.1 婺源李坑景区概况第25-31页
        3.1.1 景区简况第25-26页
        3.1.2 景区旅游发展历程第26-31页
    3.2 婺源李坑景区-社区的竞合关系发展现状特征第31-35页
第4章 婺源李坑景区-社区的竞合度测度研究第35-57页
    4.1 研究假设第35-36页
    4.2 景区-社区竞合度模型的建构第36-37页
    4.3 研究设计第37-39页
        4.3.1 问卷调查的实施第37页
        4.3.2 调查问卷的统计第37-39页
    4.4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39-40页
    4.5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40-41页
    4.6 结构模型检验与校正第41-42页
    4.7 李坑景区-社区竞合度结构模型验证分析第42-44页
    4.8 李坑景区—社区竞合度分析评价第44-57页
第5章 婺源李坑景区-社区竞合关系调控对策第57-63页
    5.1 启用地役权制度机制第57-60页
        5.1.1 签订地役权合同第57-59页
        5.1.2 开展地役权登记第59-60页
    5.2 健全完善保障体系第60-63页
        5.2.1 政府加快落实住房规划方案,增强村民政治参与第60-61页
        5.2.2 景区公司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切实考虑村民利益和景区长远发展第61-62页
        5.2.3 社区居民加强自身学习,遵守契约精神,共享发展成果第62-6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3-64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6.2.1 研究不足第64页
        6.2.2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昆磨高速公路路域旅游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云南省旅游业与经济时空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