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引言 | 第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1.3 选题的背景 | 第13-15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1.4.1 凝集素概述 | 第15页 |
1.4.2 植物凝集素的结构 | 第15-16页 |
1.4.3 植物凝集素的分类 | 第16-17页 |
1.4.4 植物凝集素的特性 | 第17-18页 |
1.4.5 植物凝集素的毒性 | 第18-19页 |
1.4.6 植物凝集素的应用 | 第19-21页 |
1.4.7 植物凝集素与生殖 | 第21-22页 |
1.4.8 植物凝集素的抗HIV特性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长期注射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凝胶剂对兔阴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23-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试剂的制备 | 第24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4-25页 |
2.1.3 石蜡包埋及显微观察 | 第25页 |
2.2 结果 | 第25-28页 |
2.2.1 对兔阴道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2 对直肠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 讨论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1-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3.1.1 材料 | 第32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3.2.1 RKBL对QGY及黑色素瘤细胞B16形态学的影响 | 第34-37页 |
3.2.2 MTT法检测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3.2.3 FITC-RKBL制备及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 第38-39页 |
3.3 讨论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凝胶剂的致癌性实验研究 | 第42-5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4.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2-43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4.1.3 实验结果观察 | 第44页 |
4.1.4 统计学方法 | 第44页 |
4.2 结果 | 第44-50页 |
4.2.1 死亡情况 | 第44-46页 |
4.2.2 体重变化 | 第46-47页 |
4.2.3 脏器系数 | 第47-48页 |
4.2.4 血液血指标 | 第48-49页 |
4.2.5 生化指标 | 第49-50页 |
4.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对小鼠围植入期子宫内膜STAT3表达量的影响 | 第52-6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5.2.1 动物的选择和预处理 | 第53页 |
5.2.2 实验动物处理 | 第53-54页 |
5.2.3 石蜡包埋及显微观察 | 第54页 |
5.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54页 |
5.3 结果 | 第54-58页 |
5.3.1 小鼠子宫HE染色 | 第54-56页 |
5.3.2 小鼠子宫免疫组化染色 | 第56-58页 |
5.4 讨论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0-62页 |
6.1 长期注射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凝胶剂对兔阴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60页 |
6.2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0页 |
6.3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凝胶剂的致癌性实验研究 | 第60页 |
6.4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对小鼠围植入期子宫内膜STAT3的表达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