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桩基础的应用概述 | 第12-13页 |
1.2.2 被动桩的提出 | 第13-14页 |
1.2.3 被动桩的试验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4 被动桩有限元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FLAC~(3D)基本原理 | 第19-26页 |
2.1 概述 | 第19-22页 |
2.1.1 FLAC~(3D)程序的原理简介 | 第19-21页 |
2.1.2 ANSYS、ABAQUS、FLAC~(3D)的比较 | 第21-22页 |
2.2 本构模型 | 第22-23页 |
2.3 FLAC~(3D)中桩土接触面 | 第23-25页 |
2.3.1 桩土接触面设置 | 第24页 |
2.3.2 桩土接触面的经验取值 | 第24-25页 |
2.4 FLAC~(3D)的求解流程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侧向加载作用下多型桩工程性状数值模拟 | 第26-41页 |
3.1 前言 | 第26页 |
3.2 模型试验简介 | 第26-28页 |
3.3 多型桩数值模拟实现及结果分析 | 第28-40页 |
3.3.1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参数取值 | 第28-31页 |
3.3.2 桩身位移分析 | 第31-33页 |
3.3.3 桩身弯矩分析 | 第33-37页 |
3.3.4 桩身轴力分析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复合地基加载条件下侧向约束桩工程特性数值模拟 | 第41-53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模型试验简介 | 第41-43页 |
4.3 侧向约束桩数值模拟实现及结果分析 | 第43-52页 |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参数取值 | 第43-47页 |
4.3.2 桩身位移分析 | 第47-48页 |
4.3.3 桩身弯矩分析 | 第48-50页 |
4.3.4 桩身轴力分析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复合地基加载作用下侧向约束桩工程特性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 第53-75页 |
5.1 前言 | 第53页 |
5.2 土体摩擦角对侧向约束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53-56页 |
5.2.1 桩身侧移分析 | 第53-54页 |
5.2.2 桩身弯矩分析 | 第54-55页 |
5.2.3 桩身轴力分析 | 第55-56页 |
5.3 土体弹性模量对侧向约束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分 | 第56-59页 |
5.3.1 桩身侧移分析 | 第56-57页 |
5.3.2 桩身弯矩分析 | 第57-58页 |
5.3.3 桩身轴力分析 | 第58-59页 |
5.4 土体粘聚力对侧向约束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59-62页 |
5.4.1 桩身侧移分析 | 第59-60页 |
5.4.2 桩身弯矩分析 | 第60-61页 |
5.4.3 桩身轴力分析 | 第61-62页 |
5.5 桩身刚度对侧向约束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62-65页 |
5.5.1 桩身侧移分析 | 第62-63页 |
5.5.2 桩身弯矩分析 | 第63-64页 |
5.5.3 桩身轴力分析 | 第64-65页 |
5.6 堆载距离的影响分析 | 第65-68页 |
5.6.1 桩身侧移分析 | 第66-67页 |
5.6.2 桩身弯矩分析 | 第67页 |
5.6.3 桩身轴力分析 | 第67-68页 |
5.7 桩端约束条件对侧向约束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68-73页 |
5.7.1 桩身侧移分析 | 第70-71页 |
5.7.2 桩身弯矩分析 | 第71-72页 |
5.7.3 桩身轴力分析 | 第72-73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