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域外题材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正声及其新变 | 第14-40页 |
第一节 晚清外交遣使概况 | 第14-19页 |
一、外交遣使进程 | 第15-16页 |
二、使臣的遴选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出使大臣所作的域外诗歌 | 第19-25页 |
一、考察活动 | 第19-23页 |
二、外交活动 | 第23-25页 |
第三节 随行使员所作的域外诗歌 | 第25-32页 |
一、域外文明 | 第26-28页 |
二、域外礼俗 | 第28-29页 |
三、域外风光 | 第29-31页 |
四、交游酬唱 | 第31-32页 |
第四节 知识女性的觉醒——以单士厘为例 | 第32-37页 |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 第33-35页 |
二、国民意识的觉醒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40页 |
第二章 流亡异域的悲鸣 | 第40-57页 |
第一节 谁怜海外一逋臣——天南遁叟的苦吟 | 第40-48页 |
一、泰西愁苦 | 第41-44页 |
二、扶桑慰情 | 第44-46页 |
三、诗歌成因——流亡诗歌前后期对比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忧甚陆沉天莫问——维新党人的悲慨 | 第48-57页 |
一、变法失败的创痛 | 第49-50页 |
二、远离故土的忧思 | 第50-52页 |
三、迥异独特的域外风光 | 第52-53页 |
四、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 第53-57页 |
第三章 普通士人的交响乐 | 第57-75页 |
第一节 久迁域外的乡音——以邱菽园为例 | 第57-63页 |
一、心系故国的热忱 | 第58-60页 |
二、侨居域外的乡愁 | 第60-61页 |
三、文化身份的认同 | 第61-63页 |
第二节 文人学者的纪行之作 | 第63-69页 |
一、文士风采的显现 | 第63-65页 |
二、自身活动的表述 | 第65-67页 |
三、文化交流的桥梁 | 第67-69页 |
第三节 学新知以救国——以留日学生诗歌为例 | 第69-75页 |
一、晚清留学情况概述 | 第69-71页 |
二、求学救国的留日浪潮 | 第71-75页 |
第四章 晚清域外诗艺术特色 | 第75-88页 |
第一节 古典视野下的域外映像 | 第75-79页 |
一、古典西用——以旧典故写新经历 | 第75-78页 |
二、意象附会——本土审美空间的筑构 | 第78-79页 |
第二节 外来词的新增 | 第79-83页 |
一、日源外来词 | 第80-81页 |
二、西源外来词 | 第81-82页 |
三、外来词的内容映射 | 第82-83页 |
第三节 诗歌风格的新变 | 第83-88页 |
一、竹枝词类作品的繁昌 | 第83-85页 |
二、诗界革命的先声 | 第85-88页 |
结语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5-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