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9页 |
2.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概念及特点 | 第18-19页 |
2.1.1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特点 | 第18-19页 |
2.1.3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特点 | 第19页 |
2.2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风险管理的概念及过程 | 第20页 |
2.2.2 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20-21页 |
2.2.3 风险分担的概念及特点 | 第21-22页 |
2.3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管理 | 第22-28页 |
2.3.1 PPP模式概念及特征 | 第22-23页 |
2.3.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实施情况 | 第23-26页 |
2.3.3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 第26-27页 |
2.3.4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框架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价 | 第29-41页 |
3.1 PPP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 | 第29-35页 |
3.1.1 宏观层风险 | 第29-31页 |
3.1.2 中观层风险 | 第31-35页 |
3.1.3 微观层风险 | 第35页 |
3.2 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37页 |
3.2.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3.2.2 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7页 |
3.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 | 第37-40页 |
3.3.1 权重确定 | 第38-39页 |
3.3.2 评价集建立 | 第39-40页 |
3.3.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分担博弈模型构建 | 第41-54页 |
4.1 风险分担框架 | 第41-46页 |
4.1.1 风险分担主体分析 | 第41-43页 |
4.1.2 风险分担原则 | 第43-45页 |
4.1.3 风险分担流程 | 第45-46页 |
4.2 风险偏好分析 | 第46-47页 |
4.2.1 风险偏好系数 | 第46页 |
4.2.2 基于风险偏好的风险初步分担 | 第46-47页 |
4.3 不完全信息下风险分担博弈模型 | 第47-53页 |
4.3.1 基本假设 | 第47-48页 |
4.3.2 模型构建 | 第48-50页 |
4.3.3 模型求解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实证分析 | 第54-70页 |
5.1 项目概述 | 第54-55页 |
5.2 风险识别与评价 | 第55-64页 |
5.2.1 评价指标体系 | 第55-56页 |
5.2.2 风险评价计算 | 第56-63页 |
5.2.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5.3 风险分担分析 | 第64-68页 |
5.3.1 风险的初步分担 | 第64-66页 |
5.3.2 共担风险的分担 | 第66-67页 |
5.3.3 分担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4 风险防范建议 | 第68-69页 |
5.4.1 政府部门的风险防范建议 | 第68-69页 |
5.4.2 私人部门的风险防范建议 | 第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85页 |
附录1 | 第76-80页 |
附录2 | 第80-82页 |
附录3 | 第82-84页 |
附录4 | 第84-85页 |